第六講:Visual Attention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4年1月14日 (二) 12:1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oody (對話 | 貢獻) (→Change blindness)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7年10月29日 (日) 21:47) (編輯) (撤銷) U104007026 (對話 | 貢獻) (→發展議題) |
||
(33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26行: | 第26行: | ||
===眼動軌跡=== | ===眼動軌跡=== | ||
- | *傳統(課本figure 6. | + | *傳統(課本figure 6.2也是) |
[[Image:Er1.jpg]] | [[Image:Er1.jpg]] | ||
第33行: | 第33行: | ||
[[Image:Er2.jpg]][[Image:Er3.jpg]] | [[Image:Er2.jpg]][[Image:Er3.jpg]] | ||
+ | |||
===注意一定要注視嗎?=== | ===注意一定要注視嗎?=== | ||
- | * | + | *參照第127頁 figure 6.3 |
*Stimulus salience | *Stimulus salience | ||
- | * | + | *參照第128頁 figure 6.4 |
==Visual Saliency== | ==Visual Saliency== | ||
*visual scene 視覺景像(上) | *visual scene 視覺景像(上) | ||
*saliency map 視覺醒目性圖(下) | *saliency map 視覺醒目性圖(下) | ||
- | * | + | *參照第128頁 figure 6.5 |
===醒目性=== | ===醒目性=== | ||
第52行: | 第53行: | ||
===Scene schemas=== | ===Scene schemas=== | ||
*影響注視時間 | *影響注視時間 | ||
- | * | + | *參照第129頁 figure 6.6 |
*這個看比較久 | *這個看比較久 | ||
===所以需要眼動=== | ===所以需要眼動=== | ||
- | *當下被要求做的作業也會影響我們的凝視點。如圖6. | + | *當下被要求做的作業也會影響我們的凝視點。如圖6.8,當我們要將吐司抹上花生醬時,會先凝視吐司袋、盤子、花生醬的罐子、刀子...等 ;而眼動的順序與動作息息相關:當我們要拿起花生醬罐子之前,一定會凝視花生醬罐子。 |
- | * | + | *參照第129頁 figure 6.7 |
===眼球運動與注意力可以分離=== | ===眼球運動與注意力可以分離=== | ||
第67行: | 第68行: | ||
*precueing procedure Posner et al. (1978) | *precueing procedure Posner et al. (1978) | ||
*顯示注意力會幫助處理其被導引到的位置的刺激。 | *顯示注意力會幫助處理其被導引到的位置的刺激。 | ||
- | * | + | *參照第131頁 figure 6.9 |
===Spotlight model=== | ===Spotlight model=== | ||
*Attention as spotlight | *Attention as spotlight | ||
- | * | + | *參照第131頁 figure 6.10 |
===Attention to object=== | ===Attention to object=== | ||
- | + | Egley, et al. (1994) | |
- | * | + | *參照第131頁 figure 6.11 |
===Spreading enhancement=== | ===Spreading enhancement=== | ||
第85行: | 第86行: | ||
*Carrasco, et al. (2004) | *Carrasco, et al. (2004) | ||
*結果:當對比本來就有差,不影響,但一樣時有cue的對比感覺較大 | *結果:當對比本來就有差,不影響,但一樣時有cue的對比感覺較大 | ||
- | * | + | *參照第132頁 figure 6.13 |
===Attention influence brain=== | ===Attention influence brain=== | ||
*O'Craven, et al. (1999) | *O'Craven, et al. (1999) | ||
**利用 binocular rivalry | **利用 binocular rivalry | ||
- | * | + | *參照第133頁 figure 6.14 |
*Datta and DeYoe (2009) | *Datta and DeYoe (2009) | ||
**利用fMRI | **利用fMRI | ||
- | * | + | *參照第134頁 figure 6.15 |
*Womelsdorf, et al. (2006) | *Womelsdorf, et al. (2006) | ||
**receptive field in retina | **receptive field in retina | ||
第100行: | 第101行: | ||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
*要求受試者判斷畫面上的十字哪一軸較長(圖6.9),但有幾題在十字旁會出現一些幾何圖形;最後要求受試者回憶出現過的幾何圖形,卻發現受試者幾乎無法報告。這些幾何圖形出現在視野中央,但由於未被注意而如同沒看到,因此稱為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要求受試者判斷畫面上的十字哪一軸較長(圖6.9),但有幾題在十字旁會出現一些幾何圖形;最後要求受試者回憶出現過的幾何圖形,卻發現受試者幾乎無法報告。這些幾何圖形出現在視野中央,但由於未被注意而如同沒看到,因此稱為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
- | * | +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23 |
===gorilla experiment=== | ===gorilla experiment===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G698U2Mvo gorilla experiment]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G698U2Mvo gorilla experiment] | ||
- | * | +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24 |
===社心實驗=== | ===社心實驗=== | ||
第114行: | 第115行: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NF9QNEQLA Test Your Awareness : Whodunnit?]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NF9QNEQLA Test Your Awareness : Whodunnit?]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b_ZpnO21E sol_Mil_cinepack]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b_ZpnO21E sol_Mil_cinepack] | ||
- | * | +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25 |
- | * | + | *參照第141頁 figure 6.27 |
==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嗎?== | ==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嗎?== | ||
第128行: | 第129行: | ||
**人臉:佳 | **人臉:佳 | ||
**非臉:差 | **非臉:差 | ||
- | + | *參照第140頁 figure 6.21 | |
===Percept scene & attention=== | ===Percept scene & attention=== | ||
*Li, et al. (2002) | *Li, et al. (2002) | ||
- | + | *參照第140頁 figure 6.21 | |
+ | |||
===Distraction of task-irrelevant stimuli=== | ===Distraction of task-irrelevant stimuli=== | ||
*Forster and Lavie (2006) | *Forster and Lavie (2006) | ||
- | * | + | *參照第141頁 figure 6.22 |
- | * | + | *參照第142頁 figure 6.23 |
+ | |||
===看見blindness=== | ===看見blindness=== | ||
*flicker blindness | *flicker blindness | ||
第148行: | 第151行: | ||
===Coherent World=== | ===Coherent World=== | ||
*這些分散的訊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知覺 | *這些分散的訊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知覺 | ||
- | + | *參照第136頁 figure 6.18 | |
+ | |||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 ||
*他們認為在注意前階段(preattentive stage)中,視覺特徵如顏色、方向、及位置等是各自獨立的;在集中注意的階段(focused attention stage)才將這些特徵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物體知覺。 | *他們認為在注意前階段(preattentive stage)中,視覺特徵如顏色、方向、及位置等是各自獨立的;在集中注意的階段(focused attention stage)才將這些特徵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物體知覺。 | ||
- | + | *參照第136頁 figure 6.19 | |
+ | |||
===Features=== | ===Features=== | ||
*當多個有許多特徵的個體,個別特徵整合變得更複雜 | *當多個有許多特徵的個體,個別特徵整合變得更複雜 | ||
第157行: | 第162行: | ||
===Free-floatin features=== | ===Free-floatin features=== | ||
- | + | *參照第144頁 figure 6.27 | |
- | + | ||
===illusory conjunction 錯覺組合=== | ===illusory conjunction 錯覺組合=== | ||
- | + | *參照第137頁 figure 6.20 | |
*當受試者被要求主要報告兩旁的數字,對中間的物體會將其特徵錯誤地組合,例如報告成「紅色圓圈與綠色三角形」。此外,有一種大腦頂葉損傷、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疾病,稱為Balint's syndrome。即使給此類病人觀看刺激長達10秒鐘,他們仍會發生illusory conjunction的現象。 | *當受試者被要求主要報告兩旁的數字,對中間的物體會將其特徵錯誤地組合,例如報告成「紅色圓圈與綠色三角形」。此外,有一種大腦頂葉損傷、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疾病,稱為Balint's syndrome。即使給此類病人觀看刺激長達10秒鐘,他們仍會發生illusory conjunction的現象。 | ||
===top-down 功能=== | ===top-down 功能=== | ||
如果被cue 紅蘿蔔和輪胎,以下圖較少發生錯覺組合 | 如果被cue 紅蘿蔔和輪胎,以下圖較少發生錯覺組合 | ||
- | + | *參照第138頁 figure 6.22 | |
+ | |||
===Searching for Conjunctions 組合索尋=== | ===Searching for Conjunctions 組合索尋=== | ||
- | + | *參照第138頁 figure 6.21 | |
*視覺組合搜尋作業即在一群刺激中找到目標物。如圖6.29a,在一堆綠色直線裡找到一條綠色橫線很容易,但若變成圖6.29b,在一堆綠色直線與紅色橫線中找到一條綠色橫線就變得很困難。在後面的例子中,我們需要注意力把顏色和線段方向整合在一起,因此就必須一個一個尋找。 | *視覺組合搜尋作業即在一群刺激中找到目標物。如圖6.29a,在一堆綠色直線裡找到一條綠色橫線很容易,但若變成圖6.29b,在一堆綠色直線與紅色橫線中找到一條綠色橫線就變得很困難。在後面的例子中,我們需要注意力把顏色和線段方向整合在一起,因此就必須一個一個尋找。 | ||
第187行: | 第192行: | ||
===自閉症者之注意=== | ===自閉症者之注意=== | ||
- | + | *參照第145頁 figure 6.30 | |
*在圖6.30中,影片的情境為某人打破瓶子。記錄觀察者的眼動可以發現,非自閉症者的凝視點(白色十字)會集中在影片中男演員的眼睛附近以捕捉其情緒,而自閉症者的凝視點(黑色十字)則非如此。另一項特徵是,非自閉症者會將眼動移到有人指向的地方 | *在圖6.30中,影片的情境為某人打破瓶子。記錄觀察者的眼動可以發現,非自閉症者的凝視點(白色十字)會集中在影片中男演員的眼睛附近以捕捉其情緒,而自閉症者的凝視點(黑色十字)則非如此。另一項特徵是,非自閉症者會將眼動移到有人指向的地方 | ||
*情境:誰畫了那幅畫? | *情境:誰畫了那幅畫? | ||
*自閉症者相較於非自閉症者,注意力較放在一般物體,而較不放在別人的動作行為上。 | *自閉症者相較於非自閉症者,注意力較放在一般物體,而較不放在別人的動作行為上。 | ||
- | + | *參照第146頁 figure 6.31 | |
+ | |||
===自閉症者注意的神經機制=== | ===自閉症者注意的神經機制=== | ||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 |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 | ||
- | + | *參照第146頁 figure 6.32 | |
==發展議題== | ==發展議題== | ||
*method | *method | ||
**habituation | **habituation | ||
- | + | *參照第145頁 figure 6.32 | |
===Infant attention=== | ===Infant attention=== | ||
*利用habituation來測 | *利用habituation來測 | ||
*由眼動來看 | *由眼動來看 | ||
- | + | *參照第145頁 figure 6.33 | |
**perceiver / nonperceiver | **perceiver / nonperceiver | ||
- | + | *參照第146頁 figure 6.34 | |
返回[[知覺心理學]] | 返回[[知覺心理學]] |
當前修訂版本
[編輯] Visual Attention
[編輯] 注意!
數一下左圖有幾個行道樹 眼睛別移動,右圖前四位有幾個女生
[編輯] 眼動儀
- 平價型
- 頭戴式:單眼(左)雙眼(右)
- 非接觸式
[編輯] 利用眼動儀
- 我們會忽略天空和池塘裡的水,卻會注意東西(如:燈、石頭)
- 參照第129頁 figure 6.2
[編輯] 眼動軌跡
- 傳統(課本figure 6.2也是)
- 最近的(加上fixation時間:左;加權以色彩表現:右)
[編輯] 注意一定要注視嗎?
- 參照第127頁 figure 6.3
- Stimulus salience
- 參照第128頁 figure 6.4
[編輯] Visual Saliency
- visual scene 視覺景像(上)
- saliency map 視覺醒目性圖(下)
- 參照第128頁 figure 6.5
[編輯] 醒目性
- 就視覺刺激而言,某些刺激特徵特別能夠捕捉注意力,這樣的特性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醒目性(saliency)
[編輯] 注意力與眼球運動的關係
- 一瞬間的網膜影像,只有目光焦點處的一塊小範圍是清晰的,視野當中的其餘部分都很模糊,而且離心程度愈高,模糊的程度愈嚴重。
[編輯] Scene schemas
- 影響注視時間
- 參照第129頁 figure 6.6
- 這個看比較久
[編輯] 所以需要眼動
- 當下被要求做的作業也會影響我們的凝視點。如圖6.8,當我們要將吐司抹上花生醬時,會先凝視吐司袋、盤子、花生醬的罐子、刀子...等 ;而眼動的順序與動作息息相關:當我們要拿起花生醬罐子之前,一定會凝視花生醬罐子。
- 參照第129頁 figure 6.7
[編輯] 眼球運動與注意力可以分離
- Posner 的經典實驗
- 中央線索(central cue)VS 周邊線索(peripheral cue)
[編輯] Spatial attention
- precueing procedure Posner et al. (1978)
- 顯示注意力會幫助處理其被導引到的位置的刺激。
- 參照第131頁 figure 6.9
[編輯] Spotlight model
- Attention as spotlight
- 參照第131頁 figure 6.10
[編輯] Attention to object
Egley, et al. (1994)
- 參照第131頁 figure 6.11
[編輯] Spreading enhancement
- 即使兩個長方形的中央被另一長方形遮蓋,仍可保有此效果
- 參照第134頁 figure 6.11
- 如同前一章的圖形知覺,我們傾向看成整體
[編輯] Attetion influence appearance
- Carrasco, et al. (2004)
- 結果:當對比本來就有差,不影響,但一樣時有cue的對比感覺較大
- 參照第132頁 figure 6.13
[編輯] Attention influence brain
- O'Craven, et al. (1999)
- 利用 binocular rivalry
- 參照第133頁 figure 6.14
- Datta and DeYoe (2009)
- 利用fMRI
- 參照第134頁 figure 6.15
- Womelsdorf, et al. (2006)
- receptive field in retina
- 參照第137頁 figure 6.15
[編輯]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要求受試者判斷畫面上的十字哪一軸較長(圖6.9),但有幾題在十字旁會出現一些幾何圖形;最後要求受試者回憶出現過的幾何圖形,卻發現受試者幾乎無法報告。這些幾何圖形出現在視野中央,但由於未被注意而如同沒看到,因此稱為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23
[編輯] gorilla experiment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24
[編輯] 社心實驗
- 木板換人
[編輯] Change blindness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18
- Test Your Awareness : Whodunnit?
- sol_Mil_cinepack
- 參照第139頁 figure 6.25
- 參照第141頁 figure 6.27
[編輯] 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嗎?
- 雙重工作(dual task)
- 同時注意兩件
- 分散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
[編輯] Reddy et al. (2007)
- dual task
- 周邊作業
- 人臉:佳
- 非臉:差
- 參照第140頁 figure 6.21
[編輯] Percept scene & attention
- Li, et al. (2002)
- 參照第140頁 figure 6.21
[編輯] Distraction of task-irrelevant stimuli
- Forster and Lavie (2006)
- 參照第141頁 figure 6.22
- 參照第142頁 figure 6.23
[編輯] 看見blindness
- flicker blindness
- saliency
[編輯] Perceptual response
- 當被cue的時候不管灰色或是條紋都感覺較亮(其實一樣亮)
[編輯] Coherent World
- 這些分散的訊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知覺
- 參照第136頁 figure 6.18
[編輯]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 他們認為在注意前階段(preattentive stage)中,視覺特徵如顏色、方向、及位置等是各自獨立的;在集中注意的階段(focused attention stage)才將這些特徵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物體知覺。
- 參照第136頁 figure 6.19
[編輯] Features
- 當多個有許多特徵的個體,個別特徵整合變得更複雜
[編輯] Free-floatin features
- 參照第144頁 figure 6.27
[編輯] illusory conjunction 錯覺組合
- 參照第137頁 figure 6.20
- 當受試者被要求主要報告兩旁的數字,對中間的物體會將其特徵錯誤地組合,例如報告成「紅色圓圈與綠色三角形」。此外,有一種大腦頂葉損傷、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疾病,稱為Balint's syndrome。即使給此類病人觀看刺激長達10秒鐘,他們仍會發生illusory conjunction的現象。
[編輯] top-down 功能
如果被cue 紅蘿蔔和輪胎,以下圖較少發生錯覺組合
- 參照第138頁 figure 6.22
[編輯] Searching for Conjunctions 組合索尋
- 參照第138頁 figure 6.21
- 視覺組合搜尋作業即在一群刺激中找到目標物。如圖6.29a,在一堆綠色直線裡找到一條綠色橫線很容易,但若變成圖6.29b,在一堆綠色直線與紅色橫線中找到一條綠色橫線就變得很困難。在後面的例子中,我們需要注意力把顏色和線段方向整合在一起,因此就必須一個一個尋找。
[編輯] 神經機制for binding
- Synchrony hypothesis 共振假說
[編輯] Physiology of Attention
- 訓練猴子盯住某個小點,記錄對應出現閃光位置的細胞
結果發現,僅是盯住小點時,該細胞活動較小;若是要同時注意閃光,則該細胞的活動較大,顯示注意力的確會影響細胞反應
[編輯] Enhancement of the rate of nerve firing
[編輯] Sheiberg and Logothetis (2001)
[編輯] 自閉症者之注意
- 參照第145頁 figure 6.30
- 在圖6.30中,影片的情境為某人打破瓶子。記錄觀察者的眼動可以發現,非自閉症者的凝視點(白色十字)會集中在影片中男演員的眼睛附近以捕捉其情緒,而自閉症者的凝視點(黑色十字)則非如此。另一項特徵是,非自閉症者會將眼動移到有人指向的地方
- 情境:誰畫了那幅畫?
- 自閉症者相較於非自閉症者,注意力較放在一般物體,而較不放在別人的動作行為上。
- 參照第146頁 figure 6.31
[編輯] 自閉症者注意的神經機制
-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
- 參照第146頁 figure 6.32
[編輯] 發展議題
- method
- habituation
- 參照第145頁 figure 6.32
[編輯] Infant attention
- 利用habituation來測
- 由眼動來看
- 參照第145頁 figure 6.33
- perceiver / nonperceiver
- 參照第146頁 figure 6.34
返回知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