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D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8年6月9日 (一) 22:10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Asa (對話 | 貢獻)
('''渴望幸福者必已遠離滿足。(太亮)''')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6月10日 (二) 23:19) (編輯) (撤銷)
Morningcall (對話 | 貢獻)
('''凡人都長不大,只是變老而已。''')
 
(99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行: 第1行:
-= 選擇此書的動機 =+           [[Image:DSC00314.JPG]]   [[Image:DSC02264.JPG]]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Image:DSC00311.JPG]]</P>
 +<p>
 +== '''讀書會紀錄表''' ==
 +'''【第一次】'''
 +<br>時間:97年5月5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br>地點:學習資源中心B2討論區
 +<br>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金錢的價值"、"心靈的食糧"
 +<br>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br>'''【第二次】'''
 +<br>時間:97年5月12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br>地點:學習資源中心B1討論區
 +<br>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教育之道"、"男女之情"
 +<br>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br>'''【第三次】'''
 +<br>時間:97年5月26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br>地點:圖書館二樓討論室(二)
 +<br>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處世之道"、"生活的智慧"
 +<br>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br>'''【第四次】'''
 +<br>時間:97年6月2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br>地點:學習資源中心B1討論區
 +<br>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猶太民族的寓言"
 +<br>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 
 += '''選擇此書的動機'''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馬克斯、愛因斯坦、佛洛伊德、柏格森、歐本海默…太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猶太人。猶太人是創造成功者機率最高的民族,舉美國的例子來說,猶太人僅佔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但在榮獲諾貝爾獎的美國人當中,猶太人所佔比率卻幾近四分之一。這些最聰明的人都恪守《塔木德》,他們的思想形成淵源於它,使和我們一樣對哲學或西洋文明的根本理念有興趣的人,很難不對《塔木德》充滿好奇。所以我們讀書會選擇《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一書來討論,在論辯的過程中增加讀書會成員的思考能力,也增進對猶太、西洋文化的了解,一窺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他們的思想淵源於哪裡?又為什麼可以造就他們非凡的成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馬克斯、愛因斯坦、佛洛伊德、柏格森、歐本海默…太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猶太人。猶太人是創造成功者機率最高的民族,舉美國的例子來說,猶太人僅佔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但在榮獲諾貝爾獎的美國人當中,猶太人所佔比率卻幾近四分之一。這些最聰明的人都恪守《塔木德》,他們的思想形成淵源於它,使和我們一樣對哲學或西洋文明的根本理念有興趣的人,很難不對《塔木德》充滿好奇。所以我們讀書會選擇《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一書來討論,在論辯的過程中增加讀書會成員的思考能力,也增進對猶太、西洋文化的了解,一窺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他們的思想淵源於哪裡?又為什麼可以造就他們非凡的成就!
第7行: 第32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基督教徒認為安貧樂道是種美德,愈是能夠抗拒金錢、物質、情慾誘惑者,愈是德高望重備受尊崇。但猶太人並不如此想,他們認為”金錢提供機會”、”金錢為有用的僕役”、”追求財富乃屬人性本然”,而且他們覺得”把沒錢當作清高”,這種想法十分危險。猶太人根據律法奉行中庸之道,隨時規戒自己凡事不得過度,因此絲毫不會擔心如果沾染財富與快樂,會受其控制就此沉淪。<br>&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 另外,由於猶太人在中世紀的歐洲社會長期遭受壓迫,無法從事正當職業,以致猶太社區裡的住民多半成為商業掮客,他們接受經商之道的嚴格考驗與鍛鍊,所以多半會成為精明能幹的商人。他們認為”真正的經商,就是你手中儘管尚未擁有製冰機,卻能向完全不需要製冰機的愛斯基摩人推銷數台製冰機,而且還要使對方覺得滿意,這才叫做經商”。<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基督教徒認為安貧樂道是種美德,愈是能夠抗拒金錢、物質、情慾誘惑者,愈是德高望重備受尊崇。但猶太人並不如此想,他們認為”金錢提供機會”、”金錢為有用的僕役”、”追求財富乃屬人性本然”,而且他們覺得”把沒錢當作清高”,這種想法十分危險。猶太人根據律法奉行中庸之道,隨時規戒自己凡事不得過度,因此絲毫不會擔心如果沾染財富與快樂,會受其控制就此沉淪。<br>&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 另外,由於猶太人在中世紀的歐洲社會長期遭受壓迫,無法從事正當職業,以致猶太社區裡的住民多半成為商業掮客,他們接受經商之道的嚴格考驗與鍛鍊,所以多半會成為精明能幹的商人。他們認為”真正的經商,就是你手中儘管尚未擁有製冰機,卻能向完全不需要製冰機的愛斯基摩人推銷數台製冰機,而且還要使對方覺得滿意,這才叫做經商”。<br>
-== '''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就是借錢給他。(薩)''' ==+== '''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就是借錢給他。''' ==
-== '''借貸時要找證人在場,施捨時不可有第三者在場。(函)'''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這一個格言讓大家頭疼很久,因為實在是不懂為什麼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是借錢給他。我們想了很久,還討論有哪些有效的化友為敵方法,包括搶他/她的男女朋友、傳謠言中傷...但是就是不會覺得借錢給人,就可以使他變成敵人,後來終於有人跳脫這個思維從"文化"的角度去看,才想到由於猶太人久經貧窮歲月,常有金錢借貸事情發生,他們的格言會勸人不要借貸,是因為中世紀基督教把放款營利看成罪行之類的禁忌,所以猶太人就常向基督教徒借貸,又不需要給利息。所以雖然猶太人相信借貸絕非違反道德的罪行,卻是最傷感情的事,因此才會有"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就是借錢給他"這句話出現。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而我們也發現"跳脫思維"、"從宏觀角度去看"這件事的重要性!
 + 
 +== '''一旦擁有眾多財富,煩惱也隨之增多;然而若是一無所有,則煩惱更多。'''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在塔木德中不難發現這類的句子,有點以偏概全,把很多事情都說的太絕對,因此在讀書會時也遭到了我們的批判與討論,但在討論後發現,本書撰寫的目的即是要予人警示作用,若遣詞用字模擬兩可,如何使人信服?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本句即是如此,一無所有的人,煩惱不一定就會多過於擁有眾多財富的人,但是以多方面來看,很多時候的確是一無所有的煩惱更多。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在過去的基督教就把性愛與金錢是為萬惡淵藪,所以才會有這句話用以教化人心,說明擁有金錢不是罪惡。
= '''章節-心靈的食糧討論成果報告'''<br> = = '''章節-心靈的食糧討論成果報告'''<br> =
第15行: 第45行: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猶太人的特徵是”樂觀”,所以可以歷經一切殘酷迫害,仍然不屈不撓的存活下來,他們認為”神總賜福給樂觀者”。猶太人根據戒律有些東西不得進食,豬肉(火腿)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如果遇上非吃火腿不可的情況時,他們認為與其心虛而愁眉苦臉地吃,不如痛痛快快吃個高興!<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另外他們還有些格言例如”渴望幸福者必以遠離滿足”(因為人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想到還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善待陌生人,猶如善待天使”(因為那個陌生人很可能就是你的貴人)、”最高的智慧就是親切與謙虛”、”葡萄串愈重,愈下垂”、”耕耘心靈者較諸耕耘頭腦者為尊”(很多人自以為聰明而做出某些小聰明的動作,卻忘了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你?而你因此所失去的珍貴的朋友,遠比因為你一時小聰明的作為價值更大)、”一味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只管挑剔別人缺點的人,看不見自己的毛病”(他們認為這兩種人都是太自我中心的人)。<br>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猶太人的特徵是”樂觀”,所以可以歷經一切殘酷迫害,仍然不屈不撓的存活下來,他們認為”神總賜福給樂觀者”。猶太人根據戒律有些東西不得進食,豬肉(火腿)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如果遇上非吃火腿不可的情況時,他們認為與其心虛而愁眉苦臉地吃,不如痛痛快快吃個高興!<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另外他們還有些格言例如”渴望幸福者必以遠離滿足”(因為人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想到還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善待陌生人,猶如善待天使”(因為那個陌生人很可能就是你的貴人)、”最高的智慧就是親切與謙虛”、”葡萄串愈重,愈下垂”、”耕耘心靈者較諸耕耘頭腦者為尊”(很多人自以為聰明而做出某些小聰明的動作,卻忘了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你?而你因此所失去的珍貴的朋友,遠比因為你一時小聰明的作為價值更大)、”一味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只管挑剔別人缺點的人,看不見自己的毛病”(他們認為這兩種人都是太自我中心的人)。<br>
-== '''反正非吃火腿不可,就痛痛快快地吃吧!(橘)''' ==+== '''反正非吃火腿不可,就痛痛快快地吃吧!''' ==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猶太人是不吃豬肉(火腿)的,從這句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猶太人樂觀的態度。單從這句話來看,我們可能會以為猶太人的意思是"反正是要過此一生,那就痛痛快快地過活吧!",總之,無論如何就是會存有"反正"的字眼。其實不然,他們是用較為正面的角度去接受"不得不"的情況發生。與其愁眉苦臉咳聲嘆氣地去面對情況的發生,不如就以欣賞的態度迎接"不得不"的挑戰。
-== '''渴望幸福者必已遠離滿足。(太亮)''' ==+== '''渴望幸福者必已遠離滿足。''' ==
-&nbsp;&nbsp; 一開始我並不是很認同這篇,因為我覺得,我雖然有渴望某些的東西,但是我不一定需要去達成,像我很渴望得到樂透,但是我並沒有因此就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好,不滿足於現狀,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對我來說已經足夠,而不會欲求不滿。但經過大家意見交流後發現,其實是因為大家的定義不同,也就是對於渴望的定義不一樣,我的渴望是有點類似想要,而我有可能會達成,也有可能不會達成,但是這對我的生活不會有影響,所以我不大能認同此句話;而另一種說法則是,他們的渴望是那種我應該一輩子也不太可能達的到,但是我就是想辦法要去得到,而造成我一直去追求,這樣的話,就是代表他不滿足於現在,他想要達到那個他渴望的東西,所以就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但是只要定義說的清楚,此篇就不會再造成大家的歧見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開始我並不是很認同這篇,因為我覺得,我雖然有渴望某些的東西,但是我不一定需要去達成,像我很渴望得到樂透,但是我並沒有因此就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好,不滿足於現狀,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對我來說已經足夠,而不會欲求不滿。但經過大家意見交流後發現,其實是因為大家的定義不同,也就是對於渴望的定義不一樣,我的渴望是有點類似想要,而我有可能會達成,也有可能不會達成,但是這對我的生活不會有影響,所以我不大能認同此句話;而另一種說法則是,他們的渴望是那種我應該一輩子也不太可能達的到,但是我就是想辦法要去得到,而造成我一直去追求,這樣的話,就是代表他不滿足於現在,他想要達到那個他渴望的東西,所以就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但是只要定義說得清楚,此篇就不會再造成大家的歧見了。
== '''寧願做了再來後悔,莫要踟躕不前遺憾終生。''' == == '''寧願做了再來後悔,莫要踟躕不前遺憾終生。''' ==
  很多格言都是嚴厲的肯定句型,因此才有達到勸誡人心的效果。但事實上是,現實生活的許多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根本不能只以單方面的論點套用。拿這則來說,它於標題下所寫的內文說到:勇敢去做,即使失敗了,你也不是毫無所得--至少得到了某些教訓。但若什麼也不做,只是白費了光陰。   很多格言都是嚴厲的肯定句型,因此才有達到勸誡人心的效果。但事實上是,現實生活的許多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根本不能只以單方面的論點套用。拿這則來說,它於標題下所寫的內文說到:勇敢去做,即使失敗了,你也不是毫無所得--至少得到了某些教訓。但若什麼也不做,只是白費了光陰。
-  乍看之下,它說的很有道理--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這句話非常適用且積極。但還有一些事情,並不是做了再後悔也沒關係的。好比說,會讓你丟了小命的那些事。我個人的想法是,很少有比性命還重要的事物。若是為了那樣的事物而死去,那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乍看之下,它說的很有道理--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這句話非常適用且積極。但還有一些事情,並不是做了再後悔也沒關係的。好比說,會讓你丟了小命的那些事。我個人的想法是,很少有比性命還重要的事物。若是為了那樣的事物而死去,那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  不過,人生畢竟只是一條單向道,只去不回。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到底你是寧願「做了再來後悔」、還是要「踟躕不前遺憾終生」。或許,這句話的用意,是在給那些總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人一些勇氣。攸關性命這樣的事終究只是少數的反例,「寧願做了再來後悔」的事,在人生中可是多得數不清呢。+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過,人生畢竟只是一條單向道,只去不回。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到底你是寧願「做了再來後悔」、還是要「踟躕不前遺憾終生」。或許,這句話的用意,是在給那些總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人一些勇氣。攸關性命這樣的事終究只是少數的反例,「寧願做了再來後悔」的事,在人生中可是多得數不清呢。
-== '''一味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只管挑剔別人缺點的人,看不見自己的毛病。(太亮)''' ==+== '''一味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只管挑剔別人缺點的人,看不見自己的毛病。''' ==
&nbsp; &nbsp; &nbsp; &nbsp; 一開始我選這句是因為覺得它的第一句話很奇怪,把自己毛病找出來,有什麼不好的,如果連自己的毛病都抓的出來,那怎麼會找不到別人的毛病勒?大家通常都是很會挑別人缺點的吧!但在我們討論的時候覺得是在講說是那種自我中心的人,他無時無刻都是以自已為中心來思考,所以根本無視於別人,所以他都只有想到自己,而這是不好的。第二句話就是剛剛提到的那種平常人都會說別人的不是,而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想要別人都依著自己的想法來行事,但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沒有人是沒有出過錯的吧!有時候會當局者迷,看不清楚問題所在,所以總結應該就是說: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不能一味挑別人毛病,在說別人的不是之前,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做的比別人好。 &nbsp; &nbsp; &nbsp; &nbsp; 一開始我選這句是因為覺得它的第一句話很奇怪,把自己毛病找出來,有什麼不好的,如果連自己的毛病都抓的出來,那怎麼會找不到別人的毛病勒?大家通常都是很會挑別人缺點的吧!但在我們討論的時候覺得是在講說是那種自我中心的人,他無時無刻都是以自已為中心來思考,所以根本無視於別人,所以他都只有想到自己,而這是不好的。第二句話就是剛剛提到的那種平常人都會說別人的不是,而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想要別人都依著自己的想法來行事,但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沒有人是沒有出過錯的吧!有時候會當局者迷,看不清楚問題所在,所以總結應該就是說: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不能一味挑別人毛病,在說別人的不是之前,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做的比別人好。
-== '''善待陌生人,猶如善待天使。(函)''' ==+== '''善待陌生人,猶如善待天使。'''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這則格言主要是說,有個小男孩想見聖經裡的先聖先賢,因為根據傳說,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會每年回到凡間小住幾天。而他的父親是拉比(猶太傳教士),父親開出條件說:「如果你能虔誠而端正地生活,我就讓你得以面見聖賢。」男孩果然竭盡所能,檢點一切,端正生活。過了一年,某日,有個穿著襤褸的乞丐來到教堂,懇求借住一宿,男孩說這是教堂聖地,將他趕了出去。當晚他的父親一如往常問他今天做了什麼,於是他就將趕走乞丐的事說了出來,父親聽了仰天嘆息說:「那就是你長久以來日夜等待的聖經人物啊!」男孩聞言頓時失色,問父親有沒有辦法挽回疏失,父親告訴他:「放心好了,他還會再來的。只是不知他將何時到來,以及將以何種面目出現啊!」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這則故事真的很有意思,我們對陌生人常常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待遇,然而當我們知道他真實的身分時,如果發現他是個大人物,又會覺得自己好像很失敬。而且如果需要他的幫忙時,也會懊惱自己當初沒有好好禮遇人家,所以我們覺得"善待陌生人"是很重要的,不能欺善怕惡,除非確定他是壞人,要害自己,否則對每個陌生人都應該以禮相待,誰又知道那個陌生人會不會就是自己日夜等待的貴人呢?
-== '''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薩)''' ==+== '''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 ==
 +《塔木德》裡有兩句格言:
 +<br>(1)與其背誦整部《塔木德》,毋寧具備一項小德在身上。
 +<br>(2)認為智重於德的人,終其智也將蕩然無存。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台灣是非常注重"文憑"的社會,因此的教育也非常著重於"智能"的發展,使很多孩子和家長非常在意學童學業成績的表現,甚至更重於"道德"的教養。如果隨便抓個孩子問他:「你希望變得更聰明,還是希望變得更有道德涵養?只能選一個。」我們猜多數的孩子都會希望變得更聰明,因為聰明能讓他們在各方面表現更好!可是,塔木德告訴我們,德比智更為重要,"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無論多麼學識淵博的名師碩儒,一旦心靈貧瘠匱乏,就不如心地美好的一介庶民。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們想想很有道理,一個聰明的人,不一定交得到很多朋友,不一定能跟外界有很良好的互動,因為他的心地如果不夠美好,即便大家知道他很聰明,也會對他敬而遠之,於是那樣的聰明便不再值得被讚揚,因為他的道德不夠!所以《塔木德》用"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來警戒我們,道德的修養遠比聰明的展現更為重要,是非常有道理且值得記住的!
= '''章節-教育之道討論成果報告'''<br> = = '''章節-教育之道討論成果報告'''<br> =
第39行: 第78行: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猶太人認為”借錢可以拒絕,借書不得拒絕”。因為”知識”是猶太人血脈能流傳至今的最大力量!猶太人自古以來被稱為”書的民族”或”學問的民族”,他們奉學習為宗教義務,這是舉世獨一無二的!也可能就是因此他們成為” 創造成功者機率最高的民族”。<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比較發人深省的格言有”要努力教導自己的舌頭說:「我不知道!」”(他們認為不懂裝懂的人是最愚蠢的,因為他們連自己不懂都沒有察覺。不承認自己無知的人,無從成長。承認無知,即是為知)、”不可藉口惡習難改,就此放棄提升自我的努力”。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猶太人認為”借錢可以拒絕,借書不得拒絕”。因為”知識”是猶太人血脈能流傳至今的最大力量!猶太人自古以來被稱為”書的民族”或”學問的民族”,他們奉學習為宗教義務,這是舉世獨一無二的!也可能就是因此他們成為” 創造成功者機率最高的民族”。<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比較發人深省的格言有”要努力教導自己的舌頭說:「我不知道!」”(他們認為不懂裝懂的人是最愚蠢的,因為他們連自己不懂都沒有察覺。不承認自己無知的人,無從成長。承認無知,即是為知)、”不可藉口惡習難改,就此放棄提升自我的努力”。
-== '''不教孩子工作可貴的父親,等於在教孩子作賊。(太亮)''' ==+== '''不教孩子工作可貴的父親,等於在教孩子作賊。''' ==
-&nbsp;&nbsp; 他可能是因為算是想要大家去認真來看待此事才寫的如此的肯定,因為大家都覺的破綻很多,像我一開始的疑問?為什麼不交孩子工作可貴就是教他做賊,這兩個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相關吧!但其實他就是要講說,因為小時候大家不知道賺錢的重要性,就只會開口跟爸媽要,而有的爸媽就一味的寵小孩,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造成孩子分不清楚賺錢的辛苦,想說只要說出來就有了,而到長大後如果還抱持著這種想法的話,就很麻煩,因為他不會去珍惜錢,也不會想要去工作,他就只想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如果爸媽不在遵從他的意思後,他就會做出一些可能不符合社會道德的事情來,所以從小就要把這個觀念清楚的交給小孩子,才不會造成他們長大後迷航於茫茫社會中。+&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他可能是因為算是想要大家去認真來看待此事才寫的如此的肯定,因為大家都覺的破綻很多,像我一開始的疑問?為什麼不交孩子工作可貴就是教他做賊,這兩個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相關吧!但其實他就是要講說,因為小時候大家不知道賺錢的重要性,就只會開口跟爸媽要,而有的爸媽就一味的寵小孩,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造成孩子分不清楚賺錢的辛苦,想說只要說出來就有了,而到長大後如果還抱持著這種想法的話,就很麻煩,因為他不會去珍惜錢,也不會想要去工作,他就只想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如果爸媽不在遵從他的意思後,他就會做出一些可能不符合社會道德的事情來,所以從小就要把這個觀念清楚的交給小孩子,才不會造成他們長大後迷航於茫茫社會中。
-== '''凡人都長不大,只是變老而已。(薩)''' ==+== '''凡人都長不大,只是變老而已。''' ==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本句內容說道:「凡人都是長不大的孩子,都像孩子一般自以為是,任性固執。」我們都很同意這句話。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長大,而非孩子一般呢?要能夠看清自己的缺點,謙虛自持,而不任性妄為的人才稱的上長大的人吧,但是這樣的人並不多。外表的成熟、老化並不代表"長大",真正的"長大"應當是思想的成熟,就算年紀小,只要他的思想是成熟的,在我們面前就會是真正的大人;若是思想幼稚,縱使活到而立之年,在旁人的眼中也只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 '''章節-男女之情討論成果報告'''<br> = = '''章節-男女之情討論成果報告'''<br> =
第51行: 第90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猶太人認為戀愛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不要讓戀愛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事情。他們沒有戀愛至上主義者,更無殉情者,基於猶太傳統的婚姻觀,他們不流行轟轟烈烈的戀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據猶太教義,自從神在創世記的諭命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之後,結婚對猶太人而言,就成了神聖的義務。猶太教是”律法的宗教”(基督教是”愛的宗教”),”律法的宗教”強調人要依循前人遺訓,在一定規範中過活才是平安順利之道。因此面對人生一切事物,包括愛情與婚姻,猶太人總是持智以處。<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結婚戒指是猶太人發明的,象徵婚姻的永恆,但是他們並不像基督教那般禁止夫妻離婚,或將離婚視為一種罪惡。猶太有句格言”結婚途中且慢走,離婚道上要快跑”,他們認為,人們總是匆忙奔向地毯那端,一旦必須離婚卻又拖拖拉拉欲走還留。他們覺得萬一婚姻變成孽緣,徒然折磨雙方的話,還是及早了斷的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比較有趣的格言還有”兒子結婚之時,要與新娘簽訂契約書,並向母親提出離緣狀”,因為猶太人深知婆媳不和的道理。一般批評猶太人是個追逐功利的現實民族,其實猶太智慧是根據漫長經驗凝聚而來。猶太家庭的孩子,一旦長大結婚之後,按照慣例不可再與父母同住。相對的,父母則會援手幫助新婚夫婦構築新居。總之,雙方並不住在同一屋簷下。這並不意味婆媳哪方不好,反正就是相處不來。<br> 此外,從男人的觀點,還有一則詼諧格言如此說道-“亞當是世界上最幸運的男人,因為他沒有丈母娘”。<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猶太人認為戀愛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不要讓戀愛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事情。他們沒有戀愛至上主義者,更無殉情者,基於猶太傳統的婚姻觀,他們不流行轟轟烈烈的戀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據猶太教義,自從神在創世記的諭命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之後,結婚對猶太人而言,就成了神聖的義務。猶太教是”律法的宗教”(基督教是”愛的宗教”),”律法的宗教”強調人要依循前人遺訓,在一定規範中過活才是平安順利之道。因此面對人生一切事物,包括愛情與婚姻,猶太人總是持智以處。<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結婚戒指是猶太人發明的,象徵婚姻的永恆,但是他們並不像基督教那般禁止夫妻離婚,或將離婚視為一種罪惡。猶太有句格言”結婚途中且慢走,離婚道上要快跑”,他們認為,人們總是匆忙奔向地毯那端,一旦必須離婚卻又拖拖拉拉欲走還留。他們覺得萬一婚姻變成孽緣,徒然折磨雙方的話,還是及早了斷的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比較有趣的格言還有”兒子結婚之時,要與新娘簽訂契約書,並向母親提出離緣狀”,因為猶太人深知婆媳不和的道理。一般批評猶太人是個追逐功利的現實民族,其實猶太智慧是根據漫長經驗凝聚而來。猶太家庭的孩子,一旦長大結婚之後,按照慣例不可再與父母同住。相對的,父母則會援手幫助新婚夫婦構築新居。總之,雙方並不住在同一屋簷下。這並不意味婆媳哪方不好,反正就是相處不來。<br> 此外,從男人的觀點,還有一則詼諧格言如此說道-“亞當是世界上最幸運的男人,因為他沒有丈母娘”。<br>
-== '''戀愛再好也無益生活。(飄)''' ==+== '''戀愛再好也無益生活。''' ==
 +  原本書中在此標題下的內文就說的很明白了:「這句格言乃是針對那些迷信戀愛萬能者所發的警語。」在生活中,常常在新聞上看見情殺或殉情的案件,或者在生活週遭,也總有一兩個為情所苦的人,哭叫得有如世界末日。讓人不禁想,愛情真的是人生的一切嗎?而這則格言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不是的。我深感贊同。每當我看見有人嚷嚷著沒對方就會死、為愛而活……等等,心裡都不免想道:又一個見識淺薄且幼稚的人。愛固然美好,卻也同樣有它的缺點--會讓人失去理智。因此,極度崇拜愛情也是不適當的。
-== '''初婚乃屬天作之合,再婚則是人為結合。(橘)''' ==+== '''初婚乃屬天作之合,再婚則是人為結合。''' ==
-== '''和女人吵架猶如打傘淋雨。(函)'''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也許是我對這則格言在字詞上的用法鑽牛角尖,但我覺得天作之合是不實的。在我看來,天作之合理當沒有再婚之餘地,也就是說初婚即是最後的歸宿,如果有再婚的情況,那麼其初婚就不是天作之合,而是鬼迷心竅了。因為衝動而結婚,因為磨擦而分開。在結婚之前,在彼此的眼前都是蒙上一層紗來看待對方的;結婚後面紗揭開,熱情逐漸消退,當時選擇對方成為伴侶的原因可能都想不起來了,最後只能分開。再婚的確是人為結合,有了第一次婚姻的經驗,再一次面對婚姻的選擇之後所顧慮的事情更多、更為周詳,比較能夠理性的考慮彼此適合與否。
-<br>+== '''和女人吵架猶如打傘淋雨。'''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從塔木德這本書看來,許多內容對於女性其實是存有歧視之意的,包括本句拉比的討論也提到,神趁亞當睡著竊取肋骨創造女人,但是神為何要動手行竊?有位拉比的回答是:「神想藉此告誡世人,竊盜是沒有好結果的」,對於女權提升的當今社會,這句話相信會得到不少人的白眼,但如果反思當時猶太社會對於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可以理解到這話其來有自。從這裡也可以知道,雖然塔木德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話,但是其中仍有一些是因應當時的社會、風俗民情等紀錄,對於現代社會已經不太適用,因此在遵循塔木德的智慧時,還是得做些選擇的。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回到本句主題-和女人吵架猶如打傘淋雨,我們有幾種想法:(1)脫褲子放屁:既然都想要淋雨還打傘幹麻,根本就多此一舉。有人認為和女人吵架是浪費力氣且無益於解決,不如就哄哄她,無須用吵架傷神又傷感情。(2)女人心海底針:撐著傘如何感受雨的纖細、雨的綿密亦或是雨的瘋狂。有人認為和女人吵架總是令人陷入一團迷霧中,看的不真切。明明在吵著忘了交往週年紀念,卻又可以提到對她父母的不尊重,最後又轉回忘了紀念日不重要,平常至少體貼一點就好,完全弄不清楚女人究竟在追求什麼。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討論到最後不難發現,即使身為女生的組員,對於標題似乎也是繞著身為男人的想法去想,用了這個社會最常用的以偏概全,畢竟我就不認為跟身為女性的我爭吵像打傘淋雨一般。
= '''章節-處世之道討論成果報告'''<br> = = '''章節-處世之道討論成果報告'''<br> =
第63行: 第107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世界上大概沒有像猶太人那般饒舌的民族,所以他們有很多句格言是對於饒舌多言的規戒警語。例如”能以長耳辨識驢馬,能以長舌辨識愚者”、”要把耳朵置於比口更高的地位”…<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它格言還有”實相有時也必須予以隱瞞”(不要說那種說出來會傷到人的實情,也不要說自己或別人的隱私)、”撒謊必須要有超凡的記憶力才行”、”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無論什麼人,一旦近看就會變小”(無論國王也好,獨裁者也罷,一旦深入了解其面貌,看起來就會有如一般常人大小,自己之所以顯得比旁人藐小,乃是由於我們過分了解自己的緣故)、”風評是最佳的介紹函”、”只要雙方不肯彼此認錯,即無和解可能”、”懂得自我解嘲者,不會被人取笑”。<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世界上大概沒有像猶太人那般饒舌的民族,所以他們有很多句格言是對於饒舌多言的規戒警語。例如”能以長耳辨識驢馬,能以長舌辨識愚者”、”要把耳朵置於比口更高的地位”…<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它格言還有”實相有時也必須予以隱瞞”(不要說那種說出來會傷到人的實情,也不要說自己或別人的隱私)、”撒謊必須要有超凡的記憶力才行”、”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無論什麼人,一旦近看就會變小”(無論國王也好,獨裁者也罷,一旦深入了解其面貌,看起來就會有如一般常人大小,自己之所以顯得比旁人藐小,乃是由於我們過分了解自己的緣故)、”風評是最佳的介紹函”、”只要雙方不肯彼此認錯,即無和解可能”、”懂得自我解嘲者,不會被人取笑”。<br>
-== '''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薩)''' ==+== '''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句話說得棒極了!無論是愛侶也好、最好的朋友也好,如果過分親近的時候,就會開始產生許多嫉妒、緊抓不放、要求與期待太多...最後造成雙方都受傷,或感到非常累!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男女交往的過程中這點也十分重要。許多愛侶都會把對方綁得死死的,深怕他/她離自己遠去,因此就會有過多的要求,也容易不安,甚至是不停吃醋!這些"看似"愛對方的做法,其實對對方來說或許是一把利刃,越刺越深,最後終將對方從身邊趕走。所以我們想,這句格言的確是一句很有智慧的定則,"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這在人與人相處之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與其是個曖昧的朋友,毋寧是個明確的敵人。''' == == '''與其是個曖昧的朋友,毋寧是個明確的敵人。''' ==
-  這句話讓我相當的認同。倒不是因為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而是在現今這個人心不古、爾虞我詐社會中,我認為這樣的認知是必須的。「曖昧的朋友」可以是朋友、也可能是敵人。若不懂得堤防,自身的安危可就堪慮了。而要隨時提高警覺防範,可不是什麼輕鬆愉悅的事。相反的,如果對方是「明確的敵人」,雖然還是得小心對方的一舉一動,但你就不必提心吊膽地猜疑對方的心態。因為很明顯地,他是你的敵人,他想害你,你儘管報復他就是了,不必擔心錯怪對方。而自身亦是。若以亦敵亦友的姿態突襲他人,豈不是顯得卑劣了?不過我想這則格言的用意絕不在告訴我們、要將所有曖昧的朋友為敵。畢竟在人際關係中,信任還是必須的。只是將比之下,後者要比前者可取一些。+&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句話讓我相當的認同。倒不是因為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而是在現今這個人心不古、爾虞我詐社會中,我認為這樣的認知是必須的。「曖昧的朋友」可以是朋友、也可能是敵人。若不懂得堤防,自身的安危可就堪慮了。而要隨時提高警覺防範,可不是什麼輕鬆愉悅的事。相反的,如果對方是「明確的敵人」,雖然還是得小心對方的一舉一動,但你就不必提心吊膽地猜疑對方的心態。因為很明顯地,他是你的敵人,他想害你,你儘管報復他就是了,不必擔心錯怪對方。而自身亦是。若以亦敵亦友的姿態突襲他人,豈不是顯得卑劣了?不過我想這則格言的用意絕不在告訴我們、要將所有曖昧的朋友為敵。畢竟在人際關係中,信任還是必須的。只是將比之下,後者要比前者可取一些。
-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句話引起我們大家的討論,這兩句話讓我們質疑的是大家不是都說,身旁的人如果都是有仁義道德的人,久而久之就會被影響,而如果身旁都是不好的人,那原本心地善良的人也會被帶壞,而好人也可能在不良的環境中但是不會變壞是因為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如果壞人如同標題所說的,在天堂也不會變好,那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有所謂的感化院,也不用設立什麼監獄,因為他們不可能改過,也就是說,傳教這種東西還有向善這種是對他們來說沒用,所以說這個宗教信仰是無法改變一個人,那為什麼他還會一直存在於我們世上勒?所以我們覺得第一句話可能成立,而第二句話就有點問題,不過它主要應該是想要告訴我們說,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惡小就為之,因為有一就會有二,也就是說,就會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那就是第二句話所說的,所以要警惕我們,覺得不能做壞事情,因為要改回來很難,善事不論大小都要為之,而壞是則也是不論大小,一概不能去做,這就是這篇主要傳遞的宗旨吧!
-== '''好人不會因為上酒家就變壞,同樣地壞人也不會由於上教堂就變好(太亮)''' ==+
= '''章節-生活的智慧討論成果報告''' = = '''章節-生活的智慧討論成果報告''' =
-== '''聽上十遍路線走法,要比迷一次路為佳。(橘)''' ==+== '''聽上十遍路線走法,要比迷一次路為佳。'''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這則格言主要是闡述人生根本道理的重要性,而對於這句話,我是深感贊同的。從錯誤中學習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夠將事情根本的道理牢牢記住,謹慎小心地處理而避免錯誤的發生不是更好嗎?有很多事情,甚至是時間,有些時候並非錯了即可重新洗牌、重來一次。就算是憑藉高深學識執行的事物,對於根本道理也是不能夠忘記的。只記得該如何做,卻忘了為何這麼做的原理,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 '''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後之日;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初之日。'''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在這句話的討論裡面,有一句話讓我非常想用為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這句話就是:「你的人生無非就是活在眼前這一瞬間。掌握現在,即為永恆。」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其實這句話說穿了就是一句非常常聽到的老話:「活在當下。」雖然常聽到,但是做到很難,在孩提時會想要長大,在讀書時會想著玩樂,在求學時會想著出社會,在這個年紀的我們都想很多、煩惱很多,相對的這時候就會羨慕當下活的精采的人,那些人可能被說未來沒出息、可能不是長輩所希望的模樣,但是他們使今日生活盡善盡美、充實無比。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有一次做了同學給的網路問卷,內容是這樣的:「如果世界30天後會毀滅,你在這30天內想要完成哪些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寫完之後才發現,現在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卻因為還有明天、後天、下週、下個月、明年而一拖再拖。所們應當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後之日,竭盡所能讓今天盡善盡美;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初之日,精神抖擻過完這天。
-== '''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初之日;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初之日。(函)''' ==+== '''凡人重視金錢猶勝時間,然而因此流失的歲月,卻是無法用錢買回的。'''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關於這句話的討論說的很好:「凡人一生當中最寶貴的資源並非金錢,而是時間。凡人雖能賺進無限財富,惟其畢生光陰卻是有限。」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對於金錢大家總是汲汲營營、小心翼翼,借貸要白紙黑字,借錢不還就遭受唾棄。但是在時間方面呢?上課遲到10分鐘,只要沒點名就無所謂;如果想要9點集合完畢出發,就必須告訴大家出發時間是八點半。從這些小地方看來,許多人是重金錢勝於時間的。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但是重時間勝於金錢的人仍然是有的,許多成功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對於時間斤斤計較。有一句玩笑話:「一秒幾十萬上下。」我認為不止,時間是無價,若是能及早看透這點,並於生活中努力實行計較時間的性格,相信成功必定不遠。
-== '''不能光靠幸運,還要配合幸運。(薩)''' ==+== '''人在故鄉靠風評,來到異地靠衣裝。''' ==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看到這則格言,一開始不能理解為什麼到異地要"靠衣裝"?外表真的如此重要嗎?對現在推崇內在美的世界而言,這則格言是否仍舊合適? 經思考過後,我覺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人是很容易被表面所矇蔽的動物,如果不是長久相處而了解,往往會以表面所看見的事物來評斷一切。內在美的好也必須經相處後才能被了解,但有誰是真正不看外貌及對外表現進而願意去發掘出他人的好,也許有,但不多吧! 所以,要給他人一個好印象,首先儀容必須注重,但是我覺得個人的內在也不能荒廢耕耘,因為經相處過後,人們就不會輕易的以表面看人了。
-== '''凡人重視金錢猶勝時間,然而因此流失的歲月,卻是無法用錢買回的。(函)''' ==+
- +
-== '''人在故鄉靠風評,來到異地靠衣裝。(橘)''' ==+
= '''章節-猶太民族的寓言討論成果報告''' = = '''章節-猶太民族的寓言討論成果報告''' =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這本書中列舉許多寓言,在此我們挑出兩則有人看不懂而提出討論的寓言。
 +== '''報復與憎惡''' ==
 +'''【內文】'''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某甲向某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某乙拒絕。不久某乙反過頭來向某甲借馬,某甲遂答:「上回你不借我鐮刀,所以這回我不借馬給你。」這是報復。
 +某甲向某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某乙拒絕。不久某乙反過頭來向某甲借馬,某甲雖然答應,卻趁借馬之際向乙說道:「上回你不借我鐮刀,但是這回我可借你馬匹。」這是憎惡。
 +<br>'''【討論】'''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一開始看到這則故事時,可以了解為什麼這樣叫做報復,卻不懂為什麼那樣叫做憎惡。後來經過討論之後才有了我們都認可的解釋。某甲答應借馬匹,可能原因有兩個,一是寬宏大量,另一個就是憎惡。不過,寬宏大量的人應當不計較以往,從這則故事某甲答應借馬後所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理解,某甲並非寬宏大量,那麼就是憎惡了。為什麼是憎惡呢?我們認為某甲對於某乙不借他鐮刀的事情耿耿於懷,甚至厭惡某乙小氣的行為,所以當某乙向他借馬時,他不屑做出如同某乙的行為,用以表示對某乙之厭惡、輕視。當然,也是有嘲諷某乙小氣的意味。
 +== '''神''' ==
 +'''【內文】'''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有個羅馬人來找拉比質問說:「你們滿口神如何如何,那麼請你告訴我神在哪裡!」又説:「如果你能告訴我神在哪裡的話,我也會隨你們信仰這位神。」遭到羅馬人這番惡意質問,拉比心裡當然不覺痛快。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拉比於是帶領羅馬人走出戶外,指著太陽說:「你且凝視那個太陽。」羅馬人一見耀眼的太陽,立即叫道:「少說蠢話了!太陽豈能睜眼直視?」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拉比聞言反問:「太陽是神所創的眾多事物之一,如果你連太陽都無法睜眼直視的話,又如何能一睹偉大的神呢?」
 +<br>
 +'''【討論】'''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對於本則寓言欲表達的涵義大家有兩個想法。
 +<br>
 +(1)人常因自大狂妄而忘了自己的渺小。
 +<br>
 +(2)信才有力量,如果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如何從信仰獲得力量。
 +<br>
 +=>在宗教的世界裡,不乏有人因為信宗教而獲得對抗人生種種不順利的例子,宗教的力量就在於相信,相信祂可以帶我們趨吉避凶,相信祂會在背後默默支持,相信祂就可以回到天上。就是這些相信,支持了許多人;就是這些相信,才有各式各樣的宗教。但是如果不相信(無法睜眼直視太陽),又如何奢望從宗教得到力量救贖(如何能夠一睹偉大的神)。這解釋用於非宗教方面也是行的通的,在醫學研究發現只要相信自己,往往會有正向的結果。像之前一個聽到爛的例子:腸胃炎跟胃癌病人由於護士把贂斷書拿錯,造成了腸胃炎病人以為自己不久於人世,而癌症病人為自己只是小病,而在幾個月後腸胃炎病人積鬱成寂過世,胃癌病人仍活的開開心心就是信就是力量的最好例證。
 += '''總結''' =
 +<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從對猶太人的文化完全不了解、完全沒聽過"塔木德",到翻開"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 這本書,一窺他們的思想中心,了解到"中庸"、"實際"在猶太世界的重要性,我們整個小組共同思辯、成長,在反覆討論、反駁之中得到了一些結論,卻仍努力在思考從別的面向能不能打破我們自己整合出來的結論。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除了對西方文化與猶太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更凝聚出小組的一種"思辯氛圍",我們很珍惜這個共同成長的緣分,也把這種"質疑、挑戰"的態度帶入往後的求學生涯,讓"智慧"持續成熟。
-== '''報復與憎惡(橘)''' ==+= '''參考書籍''' =
- +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
-== '''暗示(薩)''' ==+
- +
-== '''神(函)''' ==+

當前修訂版本

           Image:DSC00314.JPG   Image:DSC02264.JPG

           Image:DSC00311.JPG

目錄

[編輯] 讀書會紀錄表

【第一次】
時間:97年5月5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地點:學習資源中心B2討論區
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金錢的價值"、"心靈的食糧"
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第二次】
時間:97年5月12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地點:學習資源中心B1討論區
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教育之道"、"男女之情"
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第三次】
時間:97年5月26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地點:圖書館二樓討論室(二)
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處世之道"、"生活的智慧"
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第四次】
時間:97年6月2日13時00分至15時00分
地點:學習資源中心B1討論區
主題: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猶太民族的寓言"
出席人簽名:蘇意晴 閻映丞 周慧茹 黃太亮 黃舒婷

[編輯] 選擇此書的動機

        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馬克斯、愛因斯坦、佛洛伊德、柏格森、歐本海默…太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猶太人。猶太人是創造成功者機率最高的民族,舉美國的例子來說,猶太人僅佔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但在榮獲諾貝爾獎的美國人當中,猶太人所佔比率卻幾近四分之一。這些最聰明的人都恪守《塔木德》,他們的思想形成淵源於它,使和我們一樣對哲學或西洋文明的根本理念有興趣的人,很難不對《塔木德》充滿好奇。所以我們讀書會選擇《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一書來討論,在論辯的過程中增加讀書會成員的思考能力,也增進對猶太、西洋文化的了解,一窺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他們的思想淵源於哪裡?又為什麼可以造就他們非凡的成就!

[編輯] 章節-金錢的價值討論成果報告 

        基督教徒認為安貧樂道是種美德,愈是能夠抗拒金錢、物質、情慾誘惑者,愈是德高望重備受尊崇。但猶太人並不如此想,他們認為”金錢提供機會”、”金錢為有用的僕役”、”追求財富乃屬人性本然”,而且他們覺得”把沒錢當作清高”,這種想法十分危險。猶太人根據律法奉行中庸之道,隨時規戒自己凡事不得過度,因此絲毫不會擔心如果沾染財富與快樂,會受其控制就此沉淪。
        另外,由於猶太人在中世紀的歐洲社會長期遭受壓迫,無法從事正當職業,以致猶太社區裡的住民多半成為商業掮客,他們接受經商之道的嚴格考驗與鍛鍊,所以多半會成為精明能幹的商人。他們認為”真正的經商,就是你手中儘管尚未擁有製冰機,卻能向完全不需要製冰機的愛斯基摩人推銷數台製冰機,而且還要使對方覺得滿意,這才叫做經商”。

[編輯] 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就是借錢給他。

        這一個格言讓大家頭疼很久,因為實在是不懂為什麼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是借錢給他。我們想了很久,還討論有哪些有效的化友為敵方法,包括搶他/她的男女朋友、傳謠言中傷...但是就是不會覺得借錢給人,就可以使他變成敵人,後來終於有人跳脫這個思維從"文化"的角度去看,才想到由於猶太人久經貧窮歲月,常有金錢借貸事情發生,他們的格言會勸人不要借貸,是因為中世紀基督教把放款營利看成罪行之類的禁忌,所以猶太人就常向基督教徒借貸,又不需要給利息。所以雖然猶太人相信借貸絕非違反道德的罪行,卻是最傷感情的事,因此才會有"化友為敵的最佳方法就是借錢給他"這句話出現。
         而我們也發現"跳脫思維"、"從宏觀角度去看"這件事的重要性!

[編輯] 一旦擁有眾多財富,煩惱也隨之增多;然而若是一無所有,則煩惱更多。

       在塔木德中不難發現這類的句子,有點以偏概全,把很多事情都說的太絕對,因此在讀書會時也遭到了我們的批判與討論,但在討論後發現,本書撰寫的目的即是要予人警示作用,若遣詞用字模擬兩可,如何使人信服?
        本句即是如此,一無所有的人,煩惱不一定就會多過於擁有眾多財富的人,但是以多方面來看,很多時候的確是一無所有的煩惱更多。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在過去的基督教就把性愛與金錢是為萬惡淵藪,所以才會有這句話用以教化人心,說明擁有金錢不是罪惡。

[編輯] 章節-心靈的食糧討論成果報告

        猶太人的特徵是”樂觀”,所以可以歷經一切殘酷迫害,仍然不屈不撓的存活下來,他們認為”神總賜福給樂觀者”。猶太人根據戒律有些東西不得進食,豬肉(火腿)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如果遇上非吃火腿不可的情況時,他們認為與其心虛而愁眉苦臉地吃,不如痛痛快快吃個高興!
        另外他們還有些格言例如”渴望幸福者必以遠離滿足”(因為人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想到還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善待陌生人,猶如善待天使”(因為那個陌生人很可能就是你的貴人)、”最高的智慧就是親切與謙虛”、”葡萄串愈重,愈下垂”、”耕耘心靈者較諸耕耘頭腦者為尊”(很多人自以為聰明而做出某些小聰明的動作,卻忘了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你?而你因此所失去的珍貴的朋友,遠比因為你一時小聰明的作為價值更大)、”一味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只管挑剔別人缺點的人,看不見自己的毛病”(他們認為這兩種人都是太自我中心的人)。

[編輯] 反正非吃火腿不可,就痛痛快快地吃吧!

        猶太人是不吃豬肉(火腿)的,從這句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猶太人樂觀的態度。單從這句話來看,我們可能會以為猶太人的意思是"反正是要過此一生,那就痛痛快快地過活吧!",總之,無論如何就是會存有"反正"的字眼。其實不然,他們是用較為正面的角度去接受"不得不"的情況發生。與其愁眉苦臉咳聲嘆氣地去面對情況的發生,不如就以欣賞的態度迎接"不得不"的挑戰。

[編輯] 渴望幸福者必已遠離滿足。

         一開始我並不是很認同這篇,因為我覺得,我雖然有渴望某些的東西,但是我不一定需要去達成,像我很渴望得到樂透,但是我並沒有因此就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好,不滿足於現狀,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對我來說已經足夠,而不會欲求不滿。但經過大家意見交流後發現,其實是因為大家的定義不同,也就是對於渴望的定義不一樣,我的渴望是有點類似想要,而我有可能會達成,也有可能不會達成,但是這對我的生活不會有影響,所以我不大能認同此句話;而另一種說法則是,他們的渴望是那種我應該一輩子也不太可能達的到,但是我就是想辦法要去得到,而造成我一直去追求,這樣的話,就是代表他不滿足於現在,他想要達到那個他渴望的東西,所以就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但是只要定義說得清楚,此篇就不會再造成大家的歧見了。

[編輯] 寧願做了再來後悔,莫要踟躕不前遺憾終生。

  很多格言都是嚴厲的肯定句型,因此才有達到勸誡人心的效果。但事實上是,現實生活的許多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根本不能只以單方面的論點套用。拿這則來說,它於標題下所寫的內文說到:勇敢去做,即使失敗了,你也不是毫無所得--至少得到了某些教訓。但若什麼也不做,只是白費了光陰。  
      乍看之下,它說的很有道理--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這句話非常適用且積極。但還有一些事情,並不是做了再後悔也沒關係的。好比說,會讓你丟了小命的那些事。我個人的想法是,很少有比性命還重要的事物。若是為了那樣的事物而死去,那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不過,人生畢竟只是一條單向道,只去不回。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到底你是寧願「做了再來後悔」、還是要「踟躕不前遺憾終生」。或許,這句話的用意,是在給那些總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人一些勇氣。攸關性命這樣的事終究只是少數的反例,「寧願做了再來後悔」的事,在人生中可是多得數不清呢。

[編輯] 一味挑剔自己毛病的人,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只管挑剔別人缺點的人,看不見自己的毛病。

        一開始我選這句是因為覺得它的第一句話很奇怪,把自己毛病找出來,有什麼不好的,如果連自己的毛病都抓的出來,那怎麼會找不到別人的毛病勒?大家通常都是很會挑別人缺點的吧!但在我們討論的時候覺得是在講說是那種自我中心的人,他無時無刻都是以自已為中心來思考,所以根本無視於別人,所以他都只有想到自己,而這是不好的。第二句話就是剛剛提到的那種平常人都會說別人的不是,而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想要別人都依著自己的想法來行事,但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沒有人是沒有出過錯的吧!有時候會當局者迷,看不清楚問題所在,所以總結應該就是說: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不能一味挑別人毛病,在說別人的不是之前,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做的比別人好。

[編輯] 善待陌生人,猶如善待天使。

        這則格言主要是說,有個小男孩想見聖經裡的先聖先賢,因為根據傳說,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會每年回到凡間小住幾天。而他的父親是拉比(猶太傳教士),父親開出條件說:「如果你能虔誠而端正地生活,我就讓你得以面見聖賢。」男孩果然竭盡所能,檢點一切,端正生活。過了一年,某日,有個穿著襤褸的乞丐來到教堂,懇求借住一宿,男孩說這是教堂聖地,將他趕了出去。當晚他的父親一如往常問他今天做了什麼,於是他就將趕走乞丐的事說了出來,父親聽了仰天嘆息說:「那就是你長久以來日夜等待的聖經人物啊!」男孩聞言頓時失色,問父親有沒有辦法挽回疏失,父親告訴他:「放心好了,他還會再來的。只是不知他將何時到來,以及將以何種面目出現啊!」
        這則故事真的很有意思,我們對陌生人常常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待遇,然而當我們知道他真實的身分時,如果發現他是個大人物,又會覺得自己好像很失敬。而且如果需要他的幫忙時,也會懊惱自己當初沒有好好禮遇人家,所以我們覺得"善待陌生人"是很重要的,不能欺善怕惡,除非確定他是壞人,要害自己,否則對每個陌生人都應該以禮相待,誰又知道那個陌生人會不會就是自己日夜等待的貴人呢?

[編輯] 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

《塔木德》裡有兩句格言:
(1)與其背誦整部《塔木德》,毋寧具備一項小德在身上。
(2)認為智重於德的人,終其智也將蕩然無存。
        我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台灣是非常注重"文憑"的社會,因此的教育也非常著重於"智能"的發展,使很多孩子和家長非常在意學童學業成績的表現,甚至更重於"道德"的教養。如果隨便抓個孩子問他:「你希望變得更聰明,還是希望變得更有道德涵養?只能選一個。」我們猜多數的孩子都會希望變得更聰明,因為聰明能讓他們在各方面表現更好!可是,塔木德告訴我們,德比智更為重要,"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無論多麼學識淵博的名師碩儒,一旦心靈貧瘠匱乏,就不如心地美好的一介庶民。
        我們想想很有道理,一個聰明的人,不一定交得到很多朋友,不一定能跟外界有很良好的互動,因為他的心地如果不夠美好,即便大家知道他很聰明,也會對他敬而遠之,於是那樣的聰明便不再值得被讚揚,因為他的道德不夠!所以《塔木德》用"神首見其心,次見其智"來警戒我們,道德的修養遠比聰明的展現更為重要,是非常有道理且值得記住的!

[編輯] 章節-教育之道討論成果報告

        猶太人認為”借錢可以拒絕,借書不得拒絕”。因為”知識”是猶太人血脈能流傳至今的最大力量!猶太人自古以來被稱為”書的民族”或”學問的民族”,他們奉學習為宗教義務,這是舉世獨一無二的!也可能就是因此他們成為” 創造成功者機率最高的民族”。
        比較發人深省的格言有”要努力教導自己的舌頭說:「我不知道!」”(他們認為不懂裝懂的人是最愚蠢的,因為他們連自己不懂都沒有察覺。不承認自己無知的人,無從成長。承認無知,即是為知)、”不可藉口惡習難改,就此放棄提升自我的努力”。

[編輯] 不教孩子工作可貴的父親,等於在教孩子作賊。

        他可能是因為算是想要大家去認真來看待此事才寫的如此的肯定,因為大家都覺的破綻很多,像我一開始的疑問?為什麼不交孩子工作可貴就是教他做賊,這兩個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相關吧!但其實他就是要講說,因為小時候大家不知道賺錢的重要性,就只會開口跟爸媽要,而有的爸媽就一味的寵小孩,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造成孩子分不清楚賺錢的辛苦,想說只要說出來就有了,而到長大後如果還抱持著這種想法的話,就很麻煩,因為他不會去珍惜錢,也不會想要去工作,他就只想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如果爸媽不在遵從他的意思後,他就會做出一些可能不符合社會道德的事情來,所以從小就要把這個觀念清楚的交給小孩子,才不會造成他們長大後迷航於茫茫社會中。

[編輯] 凡人都長不大,只是變老而已。

       本句內容說道:「凡人都是長不大的孩子,都像孩子一般自以為是,任性固執。」我們都很同意這句話。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長大,而非孩子一般呢?要能夠看清自己的缺點,謙虛自持,而不任性妄為的人才稱的上長大的人吧,但是這樣的人並不多。外表的成熟、老化並不代表"長大",真正的"長大"應當是思想的成熟,就算年紀小,只要他的思想是成熟的,在我們面前就會是真正的大人;若是思想幼稚,縱使活到而立之年,在旁人的眼中也只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編輯] 章節-男女之情討論成果報告

        猶太人認為戀愛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不要讓戀愛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事情。他們沒有戀愛至上主義者,更無殉情者,基於猶太傳統的婚姻觀,他們不流行轟轟烈烈的戀愛。
        根據猶太教義,自從神在創世記的諭命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之後,結婚對猶太人而言,就成了神聖的義務。猶太教是”律法的宗教”(基督教是”愛的宗教”),”律法的宗教”強調人要依循前人遺訓,在一定規範中過活才是平安順利之道。因此面對人生一切事物,包括愛情與婚姻,猶太人總是持智以處。
        結婚戒指是猶太人發明的,象徵婚姻的永恆,但是他們並不像基督教那般禁止夫妻離婚,或將離婚視為一種罪惡。猶太有句格言”結婚途中且慢走,離婚道上要快跑”,他們認為,人們總是匆忙奔向地毯那端,一旦必須離婚卻又拖拖拉拉欲走還留。他們覺得萬一婚姻變成孽緣,徒然折磨雙方的話,還是及早了斷的好。
        另外比較有趣的格言還有”兒子結婚之時,要與新娘簽訂契約書,並向母親提出離緣狀”,因為猶太人深知婆媳不和的道理。一般批評猶太人是個追逐功利的現實民族,其實猶太智慧是根據漫長經驗凝聚而來。猶太家庭的孩子,一旦長大結婚之後,按照慣例不可再與父母同住。相對的,父母則會援手幫助新婚夫婦構築新居。總之,雙方並不住在同一屋簷下。這並不意味婆媳哪方不好,反正就是相處不來。
此外,從男人的觀點,還有一則詼諧格言如此說道-“亞當是世界上最幸運的男人,因為他沒有丈母娘”。

[編輯] 戀愛再好也無益生活。

  原本書中在此標題下的內文就說的很明白了:「這句格言乃是針對那些迷信戀愛萬能者所發的警語。」在生活中,常常在新聞上看見情殺或殉情的案件,或者在生活週遭,也總有一兩個為情所苦的人,哭叫得有如世界末日。讓人不禁想,愛情真的是人生的一切嗎?而這則格言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不是的。我深感贊同。每當我看見有人嚷嚷著沒對方就會死、為愛而活……等等,心裡都不免想道:又一個見識淺薄且幼稚的人。愛固然美好,卻也同樣有它的缺點--會讓人失去理智。因此,極度崇拜愛情也是不適當的。

[編輯] 初婚乃屬天作之合,再婚則是人為結合。

        也許是我對這則格言在字詞上的用法鑽牛角尖,但我覺得天作之合是不實的。在我看來,天作之合理當沒有再婚之餘地,也就是說初婚即是最後的歸宿,如果有再婚的情況,那麼其初婚就不是天作之合,而是鬼迷心竅了。因為衝動而結婚,因為磨擦而分開。在結婚之前,在彼此的眼前都是蒙上一層紗來看待對方的;結婚後面紗揭開,熱情逐漸消退,當時選擇對方成為伴侶的原因可能都想不起來了,最後只能分開。再婚的確是人為結合,有了第一次婚姻的經驗,再一次面對婚姻的選擇之後所顧慮的事情更多、更為周詳,比較能夠理性的考慮彼此適合與否。

[編輯] 和女人吵架猶如打傘淋雨。

        從塔木德這本書看來,許多內容對於女性其實是存有歧視之意的,包括本句拉比的討論也提到,神趁亞當睡著竊取肋骨創造女人,但是神為何要動手行竊?有位拉比的回答是:「神想藉此告誡世人,竊盜是沒有好結果的」,對於女權提升的當今社會,這句話相信會得到不少人的白眼,但如果反思當時猶太社會對於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可以理解到這話其來有自。從這裡也可以知道,雖然塔木德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話,但是其中仍有一些是因應當時的社會、風俗民情等紀錄,對於現代社會已經不太適用,因此在遵循塔木德的智慧時,還是得做些選擇的。
        回到本句主題-和女人吵架猶如打傘淋雨,我們有幾種想法:(1)脫褲子放屁:既然都想要淋雨還打傘幹麻,根本就多此一舉。有人認為和女人吵架是浪費力氣且無益於解決,不如就哄哄她,無須用吵架傷神又傷感情。(2)女人心海底針:撐著傘如何感受雨的纖細、雨的綿密亦或是雨的瘋狂。有人認為和女人吵架總是令人陷入一團迷霧中,看的不真切。明明在吵著忘了交往週年紀念,卻又可以提到對她父母的不尊重,最後又轉回忘了紀念日不重要,平常至少體貼一點就好,完全弄不清楚女人究竟在追求什麼。
        討論到最後不難發現,即使身為女生的組員,對於標題似乎也是繞著身為男人的想法去想,用了這個社會最常用的以偏概全,畢竟我就不認為跟身為女性的我爭吵像打傘淋雨一般。

[編輯] 章節-處世之道討論成果報告

        世界上大概沒有像猶太人那般饒舌的民族,所以他們有很多句格言是對於饒舌多言的規戒警語。例如”能以長耳辨識驢馬,能以長舌辨識愚者”、”要把耳朵置於比口更高的地位”…
        其它格言還有”實相有時也必須予以隱瞞”(不要說那種說出來會傷到人的實情,也不要說自己或別人的隱私)、”撒謊必須要有超凡的記憶力才行”、”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無論什麼人,一旦近看就會變小”(無論國王也好,獨裁者也罷,一旦深入了解其面貌,看起來就會有如一般常人大小,自己之所以顯得比旁人藐小,乃是由於我們過分了解自己的緣故)、”風評是最佳的介紹函”、”只要雙方不肯彼此認錯,即無和解可能”、”懂得自我解嘲者,不會被人取笑”。

[編輯] 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

        這句話說得棒極了!無論是愛侶也好、最好的朋友也好,如果過分親近的時候,就會開始產生許多嫉妒、緊抓不放、要求與期待太多...最後造成雙方都受傷,或感到非常累!
        在男女交往的過程中這點也十分重要。許多愛侶都會把對方綁得死死的,深怕他/她離自己遠去,因此就會有過多的要求,也容易不安,甚至是不停吃醋!這些"看似"愛對方的做法,其實對對方來說或許是一把利刃,越刺越深,最後終將對方從身邊趕走。所以我們想,這句格言的確是一句很有智慧的定則,"無論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要過分接近"。這在人與人相處之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編輯] 與其是個曖昧的朋友,毋寧是個明確的敵人。

        這句話讓我相當的認同。倒不是因為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而是在現今這個人心不古、爾虞我詐社會中,我認為這樣的認知是必須的。「曖昧的朋友」可以是朋友、也可能是敵人。若不懂得堤防,自身的安危可就堪慮了。而要隨時提高警覺防範,可不是什麼輕鬆愉悅的事。相反的,如果對方是「明確的敵人」,雖然還是得小心對方的一舉一動,但你就不必提心吊膽地猜疑對方的心態。因為很明顯地,他是你的敵人,他想害你,你儘管報復他就是了,不必擔心錯怪對方。而自身亦是。若以亦敵亦友的姿態突襲他人,豈不是顯得卑劣了?不過我想這則格言的用意絕不在告訴我們、要將所有曖昧的朋友為敵。畢竟在人際關係中,信任還是必須的。只是將比之下,後者要比前者可取一些。
        這句話引起我們大家的討論,這兩句話讓我們質疑的是大家不是都說,身旁的人如果都是有仁義道德的人,久而久之就會被影響,而如果身旁都是不好的人,那原本心地善良的人也會被帶壞,而好人也可能在不良的環境中但是不會變壞是因為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如果壞人如同標題所說的,在天堂也不會變好,那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有所謂的感化院,也不用設立什麼監獄,因為他們不可能改過,也就是說,傳教這種東西還有向善這種是對他們來說沒用,所以說這個宗教信仰是無法改變一個人,那為什麼他還會一直存在於我們世上勒?所以我們覺得第一句話可能成立,而第二句話就有點問題,不過它主要應該是想要告訴我們說,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惡小就為之,因為有一就會有二,也就是說,就會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那就是第二句話所說的,所以要警惕我們,覺得不能做壞事情,因為要改回來很難,善事不論大小都要為之,而壞是則也是不論大小,一概不能去做,這就是這篇主要傳遞的宗旨吧!

[編輯] 章節-生活的智慧討論成果報告

[編輯] 聽上十遍路線走法,要比迷一次路為佳。

        這則格言主要是闡述人生根本道理的重要性,而對於這句話,我是深感贊同的。從錯誤中學習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夠將事情根本的道理牢牢記住,謹慎小心地處理而避免錯誤的發生不是更好嗎?有很多事情,甚至是時間,有些時候並非錯了即可重新洗牌、重來一次。就算是憑藉高深學識執行的事物,對於根本道理也是不能夠忘記的。只記得該如何做,卻忘了為何這麼做的原理,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編輯] 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後之日;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初之日。

        在這句話的討論裡面,有一句話讓我非常想用為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這句話就是:「你的人生無非就是活在眼前這一瞬間。掌握現在,即為永恆。」
        其實這句話說穿了就是一句非常常聽到的老話:「活在當下。」雖然常聽到,但是做到很難,在孩提時會想要長大,在讀書時會想著玩樂,在求學時會想著出社會,在這個年紀的我們都想很多、煩惱很多,相對的這時候就會羨慕當下活的精采的人,那些人可能被說未來沒出息、可能不是長輩所希望的模樣,但是他們使今日生活盡善盡美、充實無比。
        有一次做了同學給的網路問卷,內容是這樣的:「如果世界30天後會毀滅,你在這30天內想要完成哪些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寫完之後才發現,現在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卻因為還有明天、後天、下週、下個月、明年而一拖再拖。所們應當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後之日,竭盡所能讓今天盡善盡美;每天設想,今日是你的最初之日,精神抖擻過完這天。

[編輯] 凡人重視金錢猶勝時間,然而因此流失的歲月,卻是無法用錢買回的。

        關於這句話的討論說的很好:「凡人一生當中最寶貴的資源並非金錢,而是時間。凡人雖能賺進無限財富,惟其畢生光陰卻是有限。」
        對於金錢大家總是汲汲營營、小心翼翼,借貸要白紙黑字,借錢不還就遭受唾棄。但是在時間方面呢?上課遲到10分鐘,只要沒點名就無所謂;如果想要9點集合完畢出發,就必須告訴大家出發時間是八點半。從這些小地方看來,許多人是重金錢勝於時間的。
        但是重時間勝於金錢的人仍然是有的,許多成功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對於時間斤斤計較。有一句玩笑話:「一秒幾十萬上下。」我認為不止,時間是無價,若是能及早看透這點,並於生活中努力實行計較時間的性格,相信成功必定不遠。

[編輯] 人在故鄉靠風評,來到異地靠衣裝。

        看到這則格言,一開始不能理解為什麼到異地要"靠衣裝"?外表真的如此重要嗎?對現在推崇內在美的世界而言,這則格言是否仍舊合適? 經思考過後,我覺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人是很容易被表面所矇蔽的動物,如果不是長久相處而了解,往往會以表面所看見的事物來評斷一切。內在美的好也必須經相處後才能被了解,但有誰是真正不看外貌及對外表現進而願意去發掘出他人的好,也許有,但不多吧! 所以,要給他人一個好印象,首先儀容必須注重,但是我覺得個人的內在也不能荒廢耕耘,因為經相處過後,人們就不會輕易的以表面看人了。

[編輯] 章節-猶太民族的寓言討論成果報告

        這本書中列舉許多寓言,在此我們挑出兩則有人看不懂而提出討論的寓言。

[編輯] 報復與憎惡

【內文】
        某甲向某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某乙拒絕。不久某乙反過頭來向某甲借馬,某甲遂答:「上回你不借我鐮刀,所以這回我不借馬給你。」這是報復。 某甲向某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某乙拒絕。不久某乙反過頭來向某甲借馬,某甲雖然答應,卻趁借馬之際向乙說道:「上回你不借我鐮刀,但是這回我可借你馬匹。」這是憎惡。
【討論】
        一開始看到這則故事時,可以了解為什麼這樣叫做報復,卻不懂為什麼那樣叫做憎惡。後來經過討論之後才有了我們都認可的解釋。某甲答應借馬匹,可能原因有兩個,一是寬宏大量,另一個就是憎惡。不過,寬宏大量的人應當不計較以往,從這則故事某甲答應借馬後所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理解,某甲並非寬宏大量,那麼就是憎惡了。為什麼是憎惡呢?我們認為某甲對於某乙不借他鐮刀的事情耿耿於懷,甚至厭惡某乙小氣的行為,所以當某乙向他借馬時,他不屑做出如同某乙的行為,用以表示對某乙之厭惡、輕視。當然,也是有嘲諷某乙小氣的意味。

[編輯]

【內文】
        有個羅馬人來找拉比質問說:「你們滿口神如何如何,那麼請你告訴我神在哪裡!」又説:「如果你能告訴我神在哪裡的話,我也會隨你們信仰這位神。」遭到羅馬人這番惡意質問,拉比心裡當然不覺痛快。
        拉比於是帶領羅馬人走出戶外,指著太陽說:「你且凝視那個太陽。」羅馬人一見耀眼的太陽,立即叫道:「少說蠢話了!太陽豈能睜眼直視?」
        拉比聞言反問:「太陽是神所創的眾多事物之一,如果你連太陽都無法睜眼直視的話,又如何能一睹偉大的神呢?」
【討論】
        對於本則寓言欲表達的涵義大家有兩個想法。
(1)人常因自大狂妄而忘了自己的渺小。
(2)信才有力量,如果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如何從信仰獲得力量。
=>在宗教的世界裡,不乏有人因為信宗教而獲得對抗人生種種不順利的例子,宗教的力量就在於相信,相信祂可以帶我們趨吉避凶,相信祂會在背後默默支持,相信祂就可以回到天上。就是這些相信,支持了許多人;就是這些相信,才有各式各樣的宗教。但是如果不相信(無法睜眼直視太陽),又如何奢望從宗教得到力量救贖(如何能夠一睹偉大的神)。這解釋用於非宗教方面也是行的通的,在醫學研究發現只要相信自己,往往會有正向的結果。像之前一個聽到爛的例子:腸胃炎跟胃癌病人由於護士把贂斷書拿錯,造成了腸胃炎病人以為自己不久於人世,而癌症病人為自己只是小病,而在幾個月後腸胃炎病人積鬱成寂過世,胃癌病人仍活的開開心心就是信就是力量的最好例證。

[編輯] 總結


         從對猶太人的文化完全不了解、完全沒聽過"塔木德",到翻開"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 這本書,一窺他們的思想中心,了解到"中庸"、"實際"在猶太世界的重要性,我們整個小組共同思辯、成長,在反覆討論、反駁之中得到了一些結論,卻仍努力在思考從別的面向能不能打破我們自己整合出來的結論。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除了對西方文化與猶太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更凝聚出小組的一種"思辯氛圍",我們很珍惜這個共同成長的緣分,也把這種"質疑、挑戰"的態度帶入往後的求學生涯,讓"智慧"持續成熟。

[編輯] 參考書籍

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