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The Beginnings of Perception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22:0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oody (對話 | 貢獻) (→圖2.6 (p.25)說明) ←上一個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22:1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Woody (對話 | 貢獻) (→近視的矯正) 下一個→ |
||
第72行: | 第72行: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SIK LASIK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SIK LASIK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
***不是所有人的適合 | ***不是所有人的適合 | ||
+ | ===光學接受器=== | ||
+ | ===感光=== | ||
+ | *Transduction | ||
+ | **將光線能量轉換成神經電反應 | ||
+ | **是「光化學」活動 | ||
+ | ***因為光,讓分子變化 | ||
+ | ***分子變化時釋出「電」 | ||
+ | ====色素分子模型==== | ||
+ | *模型的水平部份只顯示視網膜上視蛋白的一小部份,頂端的小分子就是感光視網膜 | ||
+ | *圖中左方顯現視網膜分子在吸收光之前的形狀,右方則是視網膜分子吸收光的樣子。 | ||
+ | *形狀的改變是接收器產生電反應的一個步驟 | ||
+ | *Isomerize | ||
+ | **同分異構 | ||
+ | ***分子成員(就其中原子)是不變的 | ||
+ | ***鍵結方式改變 | ||
+ | ***分子中原子之鍵結方式之不同 | ||
+ | ****能量狀態不同 | ||
+ | **在視覺當中 | ||
+ | ***變化是需要能量(尤其由受光後) | ||
+ | *Hecht et al.(1942) | ||
+ | **實驗簡易說明: | ||
+ | ***實驗中有一道含有100光子的光線,其中50光子到達視網膜,其中7光子被視覺色素分子吸收 | ||
+ | ***下一頁為結果「示意圖」 | ||
+ | ***當光子進入任何一個接受器, | ||
+ | 桿細胞即被活化 | ||
+ | *enzyme cascade | ||
+ | **進一步的推論 | ||
+ | **一個色素分子異構化(Isomerization)造成酶連鎖反應(enzyme cascade) | ||
+ | *當一個視覺色素分子被激發,產生酶連鎖反應 | ||
+ | ====Distribution of receptors==== | ||
+ | *有兩種不同接受器 | ||
+ | **Rods / Cones | ||
+ | *視網膜上不同的位置 | ||
+ | **fovea | ||
+ | **peripheral retina | ||
+ | *描述視網膜內的桿細胞(rods)和錐細胞(cones) | ||
+ | *圖中左方的眼睛是相對於中央凹(fovea)的位置 | ||
+ | *這些位置被重複在右方的圖表內,圖中縱向的咖啡線條內沒有桿細胞和錐細胞,因為這裡是節細胞組成視神經的地方 | ||
+ | **盲點(blind spot) | ||
+ | *網膜病變 | ||
+ | **macular degeneration VS retinitis pigmentosa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22:13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The Beginnings of Perception
心在哪裡?
- 歴史典故
- 以下是用西方的典故
- 其實早期東西方想得差不多:)
- 心在「心」上
- 由「心」開始(Aristotle)→再想到「靈魂」(Galen)→變成「小矮人」(Descartes)→最後才到「腦」
給神經照個像
- 用Golgi染色的大腦一些神經元形狀
- 箭頭指的是神經原細胞體,細線條是樹突或軸突(示意圖見圖2.22)
大腦的大結構《P.26 Figure2.3》
- 初級感覺接受續位於大腦的顳葉、枕葉、頂葉和額葉,額葉包含了整合感覺的功能
- 其中視覺:枕葉
- 聽覺:顳葉
- 觸覺:頂葉
Light
- 這兒首先有光!
- 光是什麼?
- 為什麼是光?
- 光如何變成可見?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電磁光譜
- 可見光
- 紅、橙、黃、綠、藍、靛、紫
- 電磁波
- gamma rays, X-rays, Ultra-violet rays, Visible light, Infrared rays, Radar, FM, TV, AM, AC circuits
- 可見光
The eye and Image
- 眼睛
- 光學成像
- cornea, lens, pupil, retina
- transduction
- receptors
- rods, cones
- visual pigments
- receptors
- 光學成像
圖2.4 (p.24)說明
- a.光射線從20英呎以外的平行線過來
- b.當移動物體靠近放鬆的眼睛,焦點往後移,光線具焦在眼睛後方
- c.水晶體增加厚度,增加趨光性,以致於把焦點調節回視網膜A上
成像
- 其實是純物理的事
- 1/f = 1/v +1/u
- 所以下面的圖,由近視點(near point)可計算眼睛最短焦距
- 如:near point 20cm 眼球長度2.4cm
- 焦距:2.26cm
年齡與視力
- 視力變化與年齡
- 與lens的彈性有關
- 另外,與經驗與遺傳有關
- 遠視hyperopia
- 近視myopia
- 假性
- 軸性
- far point, near point
圖2.6 (p.25)說明
- 平行光進入近視眼
- a.焦點落於視網膜之前,造成物體模糊
- b.當光線移近眼睛直到焦點可以落在視網膜上,事也變的清晰
- c.配戴眼鏡後,因為折射落在視網膜上,變的b和c的角度一樣
近視的矯正
- 假性
- 點散瞳劑
- 有效性??
- 點散瞳劑
- 軸性
- 帶眼鏡
- 帶隱型眼鏡
- LASIK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不是所有人的適合
光學接受器
感光
- Transduction
- 將光線能量轉換成神經電反應
- 是「光化學」活動
- 因為光,讓分子變化
- 分子變化時釋出「電」
色素分子模型
- 模型的水平部份只顯示視網膜上視蛋白的一小部份,頂端的小分子就是感光視網膜
- 圖中左方顯現視網膜分子在吸收光之前的形狀,右方則是視網膜分子吸收光的樣子。
- 形狀的改變是接收器產生電反應的一個步驟
- Isomerize
- 同分異構
- 分子成員(就其中原子)是不變的
- 鍵結方式改變
- 分子中原子之鍵結方式之不同
- 能量狀態不同
- 在視覺當中
- 變化是需要能量(尤其由受光後)
- 同分異構
- Hecht et al.(1942)
- 實驗簡易說明:
- 實驗中有一道含有100光子的光線,其中50光子到達視網膜,其中7光子被視覺色素分子吸收
- 下一頁為結果「示意圖」
- 當光子進入任何一個接受器,
- 實驗簡易說明:
桿細胞即被活化
- enzyme cascade
- 進一步的推論
- 一個色素分子異構化(Isomerization)造成酶連鎖反應(enzyme cascade)
- 當一個視覺色素分子被激發,產生酶連鎖反應
Distribution of receptors
- 有兩種不同接受器
- Rods / Cones
- 視網膜上不同的位置
- fovea
- peripheral retina
- 描述視網膜內的桿細胞(rods)和錐細胞(cones)
- 圖中左方的眼睛是相對於中央凹(fovea)的位置
- 這些位置被重複在右方的圖表內,圖中縱向的咖啡線條內沒有桿細胞和錐細胞,因為這裡是節細胞組成視神經的地方
- 盲點(blind spot)
- 網膜病變
- macular degeneration VS retinitis pigment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