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奇萊書城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Asdf800525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一、作者簡介 == 作者為邁可・桑德爾(Michael J.Sandel),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學者,曾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政治學會...)
下一個→
在2012年11月13日 (二) 14:28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一、作者簡介
作者為邁可・桑德爾(Michael J.Sandel),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學者,曾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其在哈佛大學開設的通識課正義(Justice)已超過一萬四千人的修課人數,該課程成為哈佛大學第一次製成節目而公開的課程。 他的著作已被譯為十八種語言,有如: 《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1982年)、《自由主義及其批評者》(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1984年)、《民主的不滿:美國在尋求一種公共哲學》(Democracy's Discontent: America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1996年)、《公共哲學》(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2005年)、《反完美案例:基因工程時代的倫理學》(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2007年)、《正義讀本》(Justice: A Reader,2007年)、《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2009年)、《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2012年),其中以《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2009年)一書暢銷全球。
二、本書摘要
現代生活中,我們必須透過妥協的方式,以達到雙方或者擴大至社會大眾的共同利益,創造雙贏的局面是我們所共同追求,也具有其背景因素,但先例一開,是否應該被無限制的延伸?而又是否要有道德層面上的討論? 本書對市場機制慢慢滲透到生活各層面,幾乎無所遁形,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剛由原先良好的提議並符合大多數人福祉,到後來又是如何失控而引發一連串的道德討論與議題? 1.在看起來無不妥的VIP包廂(階級劃分)與球賽精神(不分階級共享)之前有什麼樣的牴觸? 2.球場的冠名權與各種命名權,如何改變球賽的樣貌? 3.當政府沒有經費,而讓企業加入又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你能想像來處理糾紛的警車上貼有各式各樣的商品廣告嗎? 4.保險業以海上保險、火險起家,此後一段時間是不允許壽險的販賣,之後他的角色成為提供保障的壽險,因為市場機制,他又如何成為賭人生死而獲取利益的工具呢?如果受益人不是你的家人,而是遠在千里的投資人或是僱用你的公司呢? 「當每樣東西都能買賣,是否有錢,就有了天壤之別?當生命中各種美好事物都被標上價格,事物的價值也跟著變質了?」摘自本書摘要 簡單的幾句話告訴我們應當思考市場機制是不是該無限制的延伸,或者我們應該探究有哪些限制,本書透過一些生活上的例子,有些常見,有些則讓你無法想像但他仍是在這世界上某地方所運作的機制,透過本書可以有更清楚的了解。
三、本書佳句
1.過去三十年來所發生最致命的變化,並不是貪婪的增加,而是市場及市場價值以擴張到非它所屬的生活領域中。(p.23) 不管是課本、社會都一直不斷告訴我們市場機制的好處,使我們漸漸陷入一種困境,也不敢發出另一種聲音,尤其在許多共產主義國家也開始邁向市場開放而得到豐碩的成果,任何制度一定會有其優缺點,市場開放覺得不全然是好處,尤其在他漸漸失控,無形的滲入我們的周圍,這可能會比國家的意識形態還要危險,因為它是全世界共同的信仰。 2.生命中某些美好的事物,一旦被轉化為商品,就會淪於腐化或墮落。(p.26) 這句話是作者他舉出很多例子後的註解,當然這樣的說法有點太過絕對了,但如果看到作者的舉例,也可以很清楚了解為什麼他會這樣說。 3.我們決定是否要將某項財貨商品化時,要考量的不能只是效率及分配的正義,我們必須也要問:市場基準是否會排擠掉非市場基準?如果是的話,這是否代表了值得我們關注的某種損失。(p.105) 每樣被交易的東西背後一定有它的價值,所以我們會有錢來交換,但有些價值是不該被也不能被年量化的,書後面會有些例子,包含我們可以用錢買道歉嗎?還有送禮最重要的是心意,但就經濟學而言這反而成為沒有效率的一件事,而提議讓大家都送錢就好,這樣是不是喪失了原先的意義了。 4.我們因為行義,而變得正義;因為力行節制,而變得節制;因為力行勇敢;而變得勇敢。(p.160) 這句是出自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作者要強調的是道德是需要不斷的練習並加以培養,現代公民社會,我認為有一項就是要具有批判、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一直肯定主流價值,也就是說我們要從下而上影響,而這句話是我們應該記在心中的,任何事都不是一蹴可幾,但沒有付出也不會有結果。 5.民主並不需要完全平等,卻需要國民能分享一種共同生活。(p.249) 現在民主法治社會一直講究平等,然而平等的價值應該是什麼?作者指出是一種生活,而我們可以讓不同地位的人互相了解,但市場機制卻破壞了這樣的美意,即便我們說的在法律前人人平等,但也開始看到有些地區的監獄也有等級差別,如此一來平等到底是什麼?市場機制是否應該被限制?
四、心得感想
在閱讀同樣由邁可・桑德爾(Michael J.Sandel)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之前,「哲學」對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甚至有人認為哲學是眾科學之母,但依舊不清楚它的用處、重要在哪? 哲學對我們而言很抽象,而本書用生活中的例子讓我知道哲學到底是如何討論問題,因此我想將哲學是一種訓練思考、思辨能力的學科,最大的收穫在於它不只就事情的結果、表象討論,而是去釐清「本質」,在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例子,如獎學金、獎勵金等等,這些是現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現在獎學金視作一種獎勵手段似乎沒有不合裡,但同樣的用作是以給予金錢作為節育的手段,這就牽涉到道德及哲學層面上的問題,書中以給予毒癮者金錢以節育比起單純宣傳,在效率上相差很多又對社會有益,在沒看過書前我絕對會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但如果我們反對納粹的優生學作法,又怎麼能夠忍受這件事呢? 我們認為哲學會考慮更全面及本質,即便有些我們依然認為不相同且不管怎麼說, (又或者這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但對於作者的論點我們仍然給予尊重與肯定,畢竟能看到深層一面、提供給我們思考的空間,真不愧是一位享譽國際的學者。 邏輯觀念不只是理工科學的專利,應用在人文科學同等重要,本書的作者並沒有對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提供方法,卻提醒我們這些問題是存在的,或許我們現在忽視他,久了就會忘記這些根本的問題,侯文詠醫師在「漸漸」一文,以原先應徵會計進入色情酒店工作的人,會漸漸地受到環境的影響,由會計漸漸的因為薪水的關係換到端盤子的工作,最後到坐檯小姐,文中的老闆說:「我從來沒有強迫過別人,也從來不擔心找不到小姐,反正這個環境慢慢會改變她們,直到她們根本忘記自己原來的想法和樣子!!」,侯文詠對漸漸下了註腳「原來是錯的事,為什麼”漸漸”變成對的事?原本可恥的事,為什麼又”漸漸”人人爭相追逐?」對照本書想告訴我們的,市場經濟正一步步地侵蝕我們而不自知,作者無疑是提供了我們一些需要再思考的部分。
五、問題討論
1.插隊是一件令人厭惡的事,然而你同意黃牛票的存在嗎?如果你買了那與插隊又有什麼樣的差異? 2.大多數人對於作弊都持嗤之以鼻的態度,那付錢上補習班補習與作弊之間是否有某種程度上的類比? 3.現在是否還有用錢買不到的東西呢? 4.本書提到有關警車上貼廣告以換取經費的例子,對照台灣許多企業家就藉贊助、捐助,又跟這種方式有什麼不同?
六、參考書目佳句與心得分享
1.【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哲學家告訴你關於戀愛、校園、人生、心裡、社會的大哉問】
佳句摘錄: a.「愛」從一開始就不是全部。如果所有人一開始就瞭解對方的全部,那麼,我猜大概很少有人會墜入愛河吧。(p.17) b.要放下僵化的觀念很難、放下自己更難。(p.53) c.不去思考我們該走哪一條路,逃避做選擇,結果是讓自己進入一個更難堪的局面。(p.93)
心得: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的難題,許多的問題要怎樣思考才是正確的其實很難判定,但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卻似乎可以看清很多問題的癥結點。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可以隨著作者的思緒一同探索問題的本質,無論是愛情、校園、人生等等方面,許多平常想不通的事,讀完之後彷彿能豁然開朗。不過另一方面又同時秉持著批判性思考,書中有些觀點似乎也無法那麼地同意。例如在戀愛方面,書中在探討對待愛情的忠誠度時提到:如果未來男女朋友間開始不互相拘束,每個人保有交友的隱私,有充分自由選擇是否繼續交往或是分手,這樣的未來是否會更好?我想也許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還是因人而異吧!在一面讀這本書的同時,又可以一面訓練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讓我獲益良多。
2.【超譯尼采】
佳句摘錄: a.弄清楚動機,才能找到方向。 (p.8) b.享受一知半解時的學習樂趣,才能不斷進步。(p.31) c.不為人知的考驗自己,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尊心。(p.232)
心得:孔子之乎者也的儒家思想在華人的思考邏輯裡頭根深蒂固,有好處也有壞處,在這次學校提供讀書會的機會中,我們接觸了在台灣教育裡頭很少碰到的哲學,進行一場辯思的洗禮。哲學,涵蓋廣泛,卻又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對自己內心的審視,到待人接物的藝術,甚至生活的小撇步,彷彿哲學就是人生,一種生活的智慧。就像其中的一篇短言:「閱讀經典作品,是遭遇人生瓶頸時的特效藥。」或許,在青少年茫然的成長前進時,最需要的就是哲學這籤處方來佐理吧,減少那些需要靠虛擬網路來填滿的無病呻吟,多了分自信勇敢前進。 3.【擁有,其實是另一種失去:其實,苦與樂,擁有與失去,都是同一件事】
佳句摘錄: a. 當你全然接納生命的好與壞,就不會再輕易感到憤怒。(p.38) b. 不知足的人擁有一竊卻享受不到。知福的人看似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p.116) c. 死亡不是人生最大苦難,失去勇氣才是。(p.138)
心得:「心是天堂,亦是地獄。」作者替書中的一個小故事所以做的結語。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卻令我印象深刻!一開始剛看到的時候很疑惑,天堂和地獄,兩種極端的名詞,心為何可以同時是天差地遠的這兩者?就在百思不解打算索性放棄的時候突然想到之前在課堂上老師所提到過相似的一句話:人間處處是天堂,人間處處也是地獄。那時我也對這句話一知半解,直到現在才又因為作者的這句話聯想到它,而這時候我竟然突然有些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了,或許他們在講述的其實是同一件事,世界上的事物其實是很客觀的,端看我們用哪種心境去看待。當我們用很樂觀很正面的解度去看待的時候,所看到的就會是美好的事物;當我們用很負面很忿恨的角度去看的時候,自然我們所看到的就會是黑暗醜陋的。或許天堂跟地獄感覺起來相差很遙遠,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其實他們只有一線之隔、念之間!
七、參與讀書會心得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對我們來說是個很新奇的體驗。平常我們會主動閱讀的書籍不外乎就是小說和一些名人傳記之類得,這次借由這個讀書會接觸到平時很少接觸的哲學領域。以前一直認為哲學這個領域的書籍的內容應該都是些艱澀難懂東西,在接觸後才發現其實不然,哲學的東西其實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就我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哲學是某種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因此生活處處皆哲學,無處不是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