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膜黏連術 (Pleurodesis)
出自KMU Wiki
肋膜黏連術 (Pleurodesis)粗體文字
- 目的與機轉
利用物理傷害或化學硬化藥劑(sclerosing agents),造成肋膜強烈發炎,使得壁層肋膜(parietal pleura)與臟層肋膜(visceral pleura)相連,以消除肋膜腔(pleural space),使得肋膜積液或氣胸無從生成。 肋膜腔乃一彈性空間(potential space),正常狀況下肋膜液甚少(<10 ml),休息狀態下的肋膜腔呈現負壓(-5 cm*H2O),若有多餘的積液生成時,將由肋膜之淋巴管吸收後,經由肺門回流靜脈。 但在病態時,或因血管內靜水壓力(hydrostatic pressure)增加(如:心臟衰竭、寡尿型腎衰竭),血漿張力(oncotic pressure)下降(如:肝硬化、腎病症候群);或肋膜本身發炎,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肺炎、肋膜炎),甚至淋巴管阻塞(如:癌性淋巴炎),均可造成肋膜積液大量生成。 無論是肋膜腔內有大量的液體或氣體,均屬「佔據空間病灶」(space-occupying lesion),將壓迫正常肺組織,使得肺部順應性(compliance)下降,影響肺功能至鉅,造成病人呼吸窘迫,無法脫離呼吸器。
- 適應症
A. 惡性肋膜積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癌細胞一旦侵犯肋膜造成積液,即屬散在性病灶(disseminated disease),唯一能夠治療的方式,只有全身性化學治療(systemic chemotherapy)。但是除了少數幾種對於化學治療甚具療效的癌症(如:乳癌、淋巴癌、小細胞肺癌),可以利用化療來消除肋膜積液外,其他癌症所造成之惡性積液,很少對化療有反應。 以肋膜黏連術來治療惡性積液,是屬於症狀治療(palliative therapy),其目的並不在於消滅癌細胞,而是在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以肋膜黏連術來治療惡性肋膜積液的先決條件是: 1. 1. 病人有呼吸窘迫症狀,且可因引流積液而獲得改善-- 若是沒有症狀就不要治療,沒有必要讓病人忍受治療的痛苦,來改善胸部X光片的表現。 2. 2. 預期病人至少有一個月以上的壽命 -- 沒有必要在病人的最後幾天生命,還讓他忍受插引流導管的不便。 3. 3. 胸部X光上不能顯示縱膈偏向病灶側(有水側)-- 肋膜黏連術的目的在於讓肺部再度擴張,以改善肺功能。若是肺部本身有問題,無法擴張,即沒有施行肋膜黏連術的必要。當胸部X光上顯示縱膈偏向病灶側,表示雖然病灶側有水,卻仍處於負壓狀態,造成縱膈偏移,是肺部無法擴張的徵候。常見的情形包括:支氣管阻塞(如:肺癌堵住氣道)、與臟層肋膜增厚(如:癌細胞大量植入肋膜造成pleural peel)。 B. 反覆性氣胸(Repeated Pneumothorax): 無論是原發性或次發性 (如:肺氣腫、塵肺症)氣胸,只要反覆發作,有危急生命可能,均可施行肋膜黏連術。 但是如果病人在術前的肺功能就很不好,須考慮術後肺功能更惡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兩側肋膜黏連時),此時可考慮請外科醫師實施胸腔鏡(thoraco¬scopy),作大肺泡切除術 (bullectomy)。 C. 支氣管-肋膜廔管 (Broncho-pleural Fistula): 使用陽壓(positive pressure)呼吸器的病人,若不幸發生氣胸,因肺泡內壓力較大,常使肋膜破洞較難癒合;若形成支氣管-肋膜廔管(BP fistula),漏氣量大增,將使吐出潮氣量(exhaled tidal volume)大減,影響病人換氣,此時可考慮肋膜黏連術。 D. 其他頑固大量胸膜積液 (Massive Intractable Pleural Effusions): 因心臟衰竭、肝硬化、或腎衰竭而造成大量肋膜積液(常是右側),當以利尿治療效果不彰,而嚴重影響呼吸功能時(特別是無法脫離呼吸器),可考慮做肋膜黏連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