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腔熱血

出自KMU Wiki

在2014年5月15日 (四) 14:24由Iman627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作者簡介

導演

馬志翔,原住民名字為Umin Boya,同時擁有演員、編劇、導演等多重身分。他以王小棣導演所執導的公視劇集《大醫院小醫師》嶄露頭角,接續演出《孽子》、《赴宴》,優異的表現獲得金鐘獎兩屆最佳男配角提名,同時也參與多部電影演出,包括張艾嘉的《20 30 40》、楊雅喆的《囧男孩》以及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

演而優則導的他,編導才華更是光芒四射,兩部編導的電視電影作品《十歲笛娜的願望》和《生命關懷系列-說好不准哭》,連續兩年榮獲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編劇和導演獎,2010年也以編導的《看見天堂》與2011年的《原視生命劇展-飄搖的竹林》,分別獲得金鐘獎八項與四項大獎提名的肯定,2012年執導微電影《你好嗎。我很好》亦入圍上海電影節最佳微電影獎。


作品:

電視

2000年-《大醫院小醫生》演員

2001年-《少年阿霸士》、《追夫三人行》演員、《十八歲的約定》演員、《花車假期之戀》、華視金鐘劇《晴空亂流》

2003年-《孽子》演員、《風中緋櫻》演員、《赴宴》演員

2004年-《寒夜續曲》演員

2007年-《指印》副導、《十歲笛娜的願望》編導、《回家》編劇

2008年-《波麗士大人》演員、《天平上的馬爾濟斯》演員、《說好不准哭》編導

2009年-《我在這邊唱》編導

2010年-《看見天堂》編導

2011年-《飄搖的竹林》編導

電影

2001年-《鹹豆漿》

2004年-《20 30 40》演員

2008年-《囧男孩》演員

2011年-《賽德克•巴萊》演員

2011年-《你好嗎。我很好》微電影 編導

2012年-《甜‧秘密》演員

2014年-《KANO》導演

音樂

2014年 勇者的浪漫(中文版)(合唱:魏德聖&羅美玲&「KANO」電影團隊)


監製

魏德聖,台灣省台南縣永康市人,電影導演。遠東工專(現遠東科技大學)電機科畢業,服役時在軍中認識一位世新畢業的同學,聽其終日談論電影,退伍後即進入一家小型傳播公司擔任電視節目助理,開始步入影視圈。初入傳播公司時,魏德聖接觸到電視劇制作,因而也開始提筆寫劇本,並自行以錄影帶拍攝習作,其中劇本《賣冰的兒子》曾穫得1994年度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錄影帶作品《夕顏》也穫得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作品:

紀錄片/短片

1995年-《夕顏》 錄影帶作品 導演

1996年-《對話三部》 16mm劇情片 導演

1997年-《黎明之前》 16mm劇情片 導演

1999年-《七月天》 (About July) 16mm劇情片 導演

2003年-《賽德克•巴萊》 五分鐘試拍片 策劃,導演,監製,劇本

2009年-《雨過天晴》 16mm劇情片 監製

2011年-《10+10》中的〈登場〉 短片 導演

電影

1996年-《麻將》 副導演

2002年-《雙瞳》 策劃

2008年-《海角七號》 策劃,導演,監製,劇本

2011年-《賽德克•巴萊》 導演,劇本

2014年-《KANO》 監製,劇本

劇本

1994年-《賣冰的兒子》

2000年-《賽德克•巴萊》

2003年-《火焚之軀──西拉雅》

2008年-《海角七號》

2009年-《黃金甲子園》

書籍

2002年-《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記述期間2001年7月5日至2002年2月10日除夕前一日)

2011年-《導演.巴萊─ 特有種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手記》 (賽德克‧巴萊3)


本書摘要

台灣嘉農棒球隊,原本是一個沒有贏過球的隊伍,1929年,一名日本的棒球教練加入了他們,以「進軍甲子園」為目標,並以嚴格的訓練方式,帶領這對由日本、漢人及原住民學生所混合而成的球隊,慢慢進步,最後成功地在1931年,打進日本甲子園,而他們過人的決心也感動了眾多的觀眾。


佳句摘錄

1.現在就放棄,那我又輸給了自己。

2.想要打好棒球沒有捷徑,只有苦練。

3.打球可以生氣,但不能放棄。

4.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

5.攻擊要像樹,要強硬,火力才會猛烈。

6.防守要像草,要柔軟,移動才會快速。

7.球者魂也!

8.做自己喜歡的事有甚麼不好?男子漢要豪邁!

9.前進甲子園,為台灣農民爭口氣!

10.怕輸就想辦法贏啊!

11.我一定可以…我一定要可以!

12.心不正,球就不正!

13.好好思考球的路線再揮棒!

14.球場是神聖的地方,進場前要對它行禮,要心存感激。

15.一場球都沒贏過的球隊…還敢想甲子園,不會覺得好笑

16.你要相信自己的戰友!

17.你知道怎麼種出又大又肥美的木瓜嗎?

18.因為有了危機感,所以會義無反顧的開花結果。

19.輸的人有甚麼資格哭

20.贏球笑都來不及了,還哭?

21.對手越強,才能激發自己的實力,我們越應該高興才對

22.喜不喜歡野球跟種族沒有關聯!

23.沒有退路的木瓜樹,一定會長出肥美的果實。

24.我們是來自台灣的嘉農!

25.可以失望,但不能絕望

26.孩子們,謝謝你們帶我來到甲子園

27.現在不練習,以後比賽就等著後悔

28.我說我幸運是我謙虛懂得反省,但你說我運氣好是在侮辱我

29.投直球給他打!我們會幫你守的好好的!

30.可以生氣,但不能放棄

31.沉不住氣打甚麼球?!

32.每天教練都要我們喊甲子園甲子園,總覺得甲子園就在嘉義隔壁


心得感想

KANO這一部電影,時間大約三小時,相信很多人都應該跟我有同樣的感覺,三個小時根本不足以紀錄下”天下嘉農”這個傳奇故事。從無到有,一支沒有贏過球,甚至連一分都沒得過的球隊,正式成軍短短兩年不到,就戰無不勝的闖進甲子園冠軍戰,雖然最後因”吳”受傷,得不到最終勝利,但在結束時,掌聲和歡呼聲都不比冠軍隊差,真的是一個歷史性的一劇。而嘉農棒球隊的故事之所以傳奇,不只是它的橫空出世,還有它獨特的球員組成:一支由日本人,漢人與台灣原住民組成的,所謂的「雞尾酒球隊」。其實KANO想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不只有棒球是一件很熱血的事,還有很多細微的信息,正透過大螢幕去傳遞給我們。

在嘉農棒球隊中,有著各種族的人民,故事中,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被人嘲笑,但是故事以事實證明給我們看,棒球並不分種族。來看看台灣的歷史背景,台灣是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而在日本之前,是由漢人領導,再更早的時候,台灣是原住民的天下,而由於地理位置優勢,各個強大的政權都紛紛來到台灣,並帶來著異地文化,衝擊本土文化,而台灣文化的定義,並隨着歷史事件一直改變,現在的台灣人,同時可能是台北人,台中人,中國人等等,但KANO告訴我們,台灣人的核心價值是甚麼,他們並不會因為種族而被扭曲。

另外,相信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都會對劇中"不要想着嬴,要想不能輸”這一句話所激勵。為甚麼這一句話會是劇的重心呢,我們可以先回溯劇情開一開始,嘉農的比賽每一場都會輸,而他們也不會覺得沮喪,因為當時他們都覺得無所謂,反正是一個興趣,也就是說他們只想着要嬴,輸了沒關係,下次嬴就好了,但這個心態從遇到教練之後,就開始慢慢改變,接着事情發展到,嘉農遇上嘉中,嘉中人看不起他們,又每天在市中心喊甲子園,慢慢的一連串的事情燃起着他們堅強,不服輸的心,而最後在風雨交加的一天,嘉農與嘉中比賽,但後來因風雨關係所停賽,導致二位學長不能圓夢,其他的隊員們才真正從漫不經心變成認真面對每一個球賽的球員,從想要嬴,變成不能輸,這一個過程正是我們所意味到的一種成長。

其實,除了以上所說,KANO也具有着一定的社會意義,它點醒起了台灣全國人民的意識,對於學生,能不能找到自己真的有興趣的事情,並加以投入,加以熱愛,成為了一個未來成功的一個暗示,對於領導人或者說企業家,有沒有銳利的眼光去找到真正有能力的人,並加以分析,訓練,強化,就像劇中的教練一樣。

最後,KANO這個電影其實表達的比起我們接受到的信息更多,如果有空,我一定會再次重新品嚐這套電影,再次領略他給我們的所有人生啓示。


問題討論

1.當時多種族的融合能夠得到甲子園的這種成果,目前可以舉哪些例子去呼應這個現象?

例一:新加坡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提供了穩定的商業環境、開放的合作態度、尊重智慧財產權,尚有其餘有利條件:如誠信、福利制度、高效率及可靠性等。除了新加坡政府積極的招攬各國人才之外,不少來自全球的專業人才也都因國際化的生活環境而匯聚於此,為新加坡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本。

例二:Google是新世代最嚮往的企業之一,於許多國家都設置了據點,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在此工作、生活、訪問、學習。Google將各國人才的特性及不同的想法視為重要的資產,激盪出更多的火花。Google憑藉的是尊重多元的想法,而非僵硬的管理模式,創造出高水準的服務且受使用者高度的信賴,成為網路業的模範。 不同種族間的民族性及工作方式都十分的不同,當他們被置於相同環境下一起工作時,很容易因此而發生衝突。一個團體的整體態度及思維會深深影響種族融合的成功與否,以上舉的兩個例子:新加坡及Google,都以寬闊的眼界和態度去面對此項難題,將原本可能發生的衝突轉換為雙贏的合作。


2.KANO的球員其中有一些年齡已超過目前的甲子園年齡規定,但他們當時仍以高中生的身分參加比賽,就公平性而言是否合理?

雖然就年齡的角度上來說,也許嘉農打進甲子園這樣事情並不符合平等原則,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平均都是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卻要對上一群大人,即使是多天才的人,面對比他們大的敵人,總是會倍感壓力。但是從球齡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一群沒有棒球底子的人,有些是因為被教練看中他的腕力,有些看中速度,有些看中臂力,但是都有着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沒有打棒球的經驗,他們加入了嘉農,從零到有,訓練了二年,從第一場比賽開始,一開打到決賽,再進入甲子園,這一切,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靠着大家的手,慢慢的打拼出來。其實這一場辯論中,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


3.KANO為何可以如此賣座,後續所造成的效應也十分的強烈。這個電影對台灣造成了哪些影響?

近幾年,台灣導演選擇了日治時期的時空背景,拍攝了兩部電影:《賽德克˙巴萊》及《KANO》。由於《KANO》的內容大多是用日文發音,且有些人認為導演應著墨更多於球員的文化背景,使得這部片在上映後遭批評,認為是一種親日的行為。

雖然有某一方的社會觀點認為這些電影過於親日,但不可否認的是,透過歷史紀錄,日本政府在當時的確為台灣做了許多建設,建立了台灣的公共資源及衛生環境。

由導演的觀點來看,他認為他是在敘述史實,並非有意的讚揚日本的殖民統治,但在訴諸觀眾激起熱血情懷之前,是否也能讓觀眾深刻的思考電影其中想傳達的歷史意義?


活動照片